近年來,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浪潮,深刻改變了全球汽車產業。這當中,順應全球汽車產業變革趨勢,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在飛速發展。上海,作為中國汽車產業的重鎮,以上汽為代表的車企如何緊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機遇、在關鍵領域占據領先優勢?在上汽集團新能源技術發布會登場前夕,記者曾提前探營,感受中國新能源汽車這10年的發展進程。
轎車、跑車、SUV……十年來,上汽旗下多款新能源智能汽車悉數亮相,一些平時看不到的關鍵部件也同場展示,讓人們能一睹新能源汽車的“內部世界”。
像這一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能大大加速純電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效率,并有望提升車輛的各項駕駛性能。
據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整車架構經理曾華智介紹:“現在,電池搭載在整車上面,已經可以實現1000公里的純電續航,我們還推出了行業內最新的VMC,也就是我們中央協調運動控制的‘小腦’,它能夠像‘小助手’,幫助你更好地行使這臺車。”
而這全球首款氫燃料增程汽車,則有望實現“可氫可電”的氫能和電能雙重驅動。“在城區里面如果不方便加氫的話,可以用純電模式來開,如果方便加氫的話,氫堆就可以作為‘充電寶’當增程車來開,綜合續航可以到1000公里以上,最大的優勢就是‘零碳、零排’。”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動力總成項目經理陳文熙介紹。
以上汽為代表,十年來,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產業布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在技術創新領域站穩了腳跟,并形成了自身優勢。
從電池系統到機電一體化架構,上汽積累了7大技術底座,持續推動新能源智能汽車的迭代創新,除了技術的引領,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也離不開全球化的布局與融合。
再過不久,這輛出自上汽設計團隊的未來感跑車,就將登陸全球市場。據稱“最快時速達到了百公里3.2秒的加速。”
這款被稱為中國汽車工業首款真正意義的“全球車”,歷時七年研發、打磨,背后凝聚了上汽邵景峰團隊和全球設計師的智慧。“比如之前的版本可能太大了,車太長,又太高太重,續航又短,重新再做,我們讓它在海外獨立開發,不給他過多干擾。”上汽集團創新研究開發總院副院長、總設計師邵景峰如是說。
而外籍專家也表示:“作為歐洲的設計師,對我而言,這一汽車品牌飽含了歐洲的歷史文化,我有機會能把自己的知識理念,應用于這輛跑車的設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程非常迅速,動能強勁,對我而言,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經驗,能參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設計研發,我感到無比自豪。”
十年間,邵景峰帶領的團隊不斷壯大,上海總部已有超過300名團隊成員,還在英國、日本等全球范圍內也設立了設計中心。
從年銷50萬輛的大眾朗逸,到曾經的互聯網爆款RX5系列,再到如今MG的多款爆款車型……邵景峰親歷了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的進程,在他看來,10年向“新”而行,中國新能源汽車在設計思路上也在不斷貼近當代用戶的實際需求。
“做互聯網汽車的時候,很容易把車里做得全部都是屏幕,隨著我們在開發過程中,其實去掉冗余的動作,逐漸務實,比如說,職場的父母,周末要帶著孩子去上各種輔導班的時候,他就可以在車里安安靜靜地享受獨特的專屬空間。”總設計師邵景峰介紹。
十年間,中國汽車產業規模不斷邁上新臺階,到2023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創歷史新高;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
如今,中國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傳統車企、一批國產“造車新勢力”和特斯拉等全球車企正同場競技,推動著技術加速迭代,也不斷激發著產業潛能。
上汽高層也表示:“這10年,我們把這個產業鏈、特別是新能源的產業鏈、舉個例子就是電池,從上游的原材料,到電池制造等等這些,這些產業鏈所有的難題我們都突破了,中國的新能源賽道實際上,是從技術進步,從國家政策的推進,從用戶的應用方面,全面進軍。”
可以看到,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正是中國綠色交通和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顯著標注。10年快速發展的背后,也是中國車企在開放競爭中的持續打拼,逐漸形成了技術創新優勢、產供鏈優勢和市場生態優勢。而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依舊巨大,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將帶來怎樣的驚喜,大家拭目以待。
看看新聞記者: 金普慶 陳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