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愛康科技在江蘇省泰州市的6吉瓦高效異質結太陽能電池基地項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金額超50億元,將分三期建設完成。愛康科技表示,該項目是泰興高新區建設“太陽谷”異質結產業基地的重要支撐項目。
作為繼PERC技術之后,下一代商業光伏生產候選技術之一,異質結一直是光伏產業主要生產廠家關注的焦點,但由于其成本偏高、設備國產化率不足等短板,多年來并未形成規模優勢。然而,近年來,異質結電池異軍突起,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也讓該技術商業化進程明顯提速。
“扎堆”投建新產線
愛康科技并不是唯一的入局者。僅今年5月,就有明陽智能、江蘇淮寧能源科技等3家公司,明確將投資建設異質結電池片或組件生產線。2020年以來,中利集團、鈞石能源等10余家能源企業公開宣布擴大異質結領域的產能,單體擬投建產能規模都在吉瓦級以上,合計產能超50吉瓦,單個項目投資規模均超10億元,合計投資金額超275億元。
新能源公司扎堆進軍異質結領域,“看好”成為企業解釋其戰略布局的高頻用詞。在PERC電池轉換效率越來越接近理論天花板的背景下,尋找下一代商業光伏生產技術是行業的大事。為何異質結脫穎而出?
據光大證券披露,從結構上來說,異質結就是指由兩種不同的半導體材料組成的結。它是在單晶硅基板的兩面沉積上薄膜硅,形成高效太陽能電池。也就是說,異質結電池是基于硅片的太陽能電池技術和薄膜光伏技術的融合體,這意味著異質結電池同時具備晶體硅太陽能電池的光吸收性能和薄膜電池的鈍化特性,稱得上是“強強聯合”。
晉能科技總經理楊立友告訴記者:“由于結構對稱,異質結電池的工藝步驟縮減至4步。整線可以采用約200攝氏度的低溫制程工藝,節約能源。同時具備更好的弱光響應和超低功率衰減,雙面發電時,背面增益更高。”
“綜合考慮異質結電池具備的多項優勢,異質結電池已經具備替代PERC電池的實力。預計2025年光伏市場為350吉瓦,即使組件價格再降25%,全球市場空間5800億元,參考PERC成熟之時的市占率超過40%,異質結電池的市場空間在2300億元以上。”明陽智能稱。
大規模產業化蓄勢待發
異質結并不是新興技術,早在上世紀90年代,異質結電池就被成功開發。但在過高的成本支出下,并未形成規模化發展,商業化進程緩慢。
楊立友認為:“要實現異質結吉瓦級量產需要達到3個條件,電池轉換效率達到24.5%,成本在PERC的105%以內,設備投資低于每吉瓦3億元。”
光伏正在集結全產業鏈力量,帶動異質結效率和成本的快速下降。在目前公布的擴產計劃中,異質結產品的轉換效率都在24.2%以上,越來越接近實現規模化發展的必要條件。
以晉能科技為例,目前,其異質結電池量產平均效率達到了24.4%,異質結組件的成本是PERC組件的138%。“把成本降至PERC的105%是我們這一階段的目標,對此我們非常有信心。”楊立友說。
在安信證券看來,降本提效路徑明確,未來發展潛力巨大。測算數據顯示,2020年,異質結電池的單瓦成本約0.95元。從成本結構拆分來看,硅片和漿料是成本的大頭,占比分別約為47.1%和24.3%,合計在七成以上。因此異質結電池的降本路徑主要包括硅片減薄降低硅料耗量,降低銀漿等耗材單位使用量,加強銀漿國產化進程等。預計今年異質結電池的單瓦成本能夠降低到0.8元以下。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異質結產品的市場份額將從2020年的3%提升至2025年的20%左右,大規模產業化蓄勢待發。
設備已不再是掣肘
3年前,光大證券曾發布報告稱,異質結技術優勢遠超常規晶硅路線,但在行業內一直得不到量產應用,還有設備的原因。“異質結電池生產設備與常規晶硅電池路線不兼容,近年來PERC、黑硅、IBC等新型電池技術都是在傳統晶硅電池技術上的疊加,企業通過改造現有的電池生產線便可實現新技術的量產。但異質結技術不能利用現有的生產線,只能投資建設一條全新的生產線,導致在初期推廣中投資成本過高。”光大證券稱。
此前,國內異質結核心生產設備主要依靠國外進口,促使企業投資進一步增加。隨著京山輕機、邁為股份等企業的陸續入場,設備國產化持續推進,我國光伏產業正扭轉這一趨勢。
楊立友認為:“近年來,國內設備廠家已經陸續投入到整個太陽能電池產線生態的研發上,設備國產化這一關鍵環節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展,形成了現在從國外壟斷到群雄逐鹿的階段。”
據安信證券分析認為,目前異質結產線設備投資已經降至4—4.5億元/吉瓦,較此前的8—10億元/吉瓦大幅下降。當前設備已不再成為制約異質結產業化掣肘,設備降本提高了電池廠擴產意愿,產業規模化效應凸顯。
在產業內部看來,一旦異質結實現了規模化、商業化發展,其未來發展路線將更值得期待。中科院研究數據顯示,異質結電池的轉換效率已經較PERC高于1—2%。可喜的是,異質結還適合與鈣鈦礦疊加,最高轉換效率可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