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個“生態綠幣”,可換一袋鹽和醬油,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下渚湖街道,楊阿姨拿著剛換購的商品滿意離開。這樣的兌換場景,正在浙江大地上演。
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對浙江來說并不是個新名詞。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萌發地,16年間,浙江大地涌現出越來越多現實詮釋。以德清縣為例,近年來便深入推動數字賦能生態文明建設。2019年,德清聯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建成中國首個縣域GEP核算決策支持系統(以下簡稱“GEP系統”),探索GEP核算體系從1.0版到2.0版的升級蛻變。
從GEP系統的建設,到以GEP核算科學量化生態價值,再到實現多場景應用,德清在“兩山”轉化改革上的探索,為浙江乃至全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技術方案。
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番茄種植大棚。 施紫楠 攝
意識“覺醒”:生態補償實現綠水青山“可量化”
德清,地處浙江北部,先天的生態環境優勢賦予其莫干山、下渚湖等自然景觀,也讓其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到發展的各個方面。
走進德清莫干山鎮北湖村(原蘭樹坑村),遠遠就能望見汩汩清水,從該村的污水處理終端經過凈化后排出。在2020年水質檢測中,該村水中總磷含量比上一年下降了50%,綜合水質大幅改善。
以前,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如今,形成“村民護水、政府獎勵、水質改善”良性循環。北湖村發生改變的根本原因,在于德清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
何謂生態補償機制?在德清,104國道以西的莫干山鎮、筏頭鄉等西部地區是水源涵養區、生態林的集中分布區,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這些西部鄉鎮作出犧牲,經濟條件最弱。
為了不讓這些鄉鎮吃虧,2005年,德清率先在浙江推出《關于建立西部鄉鎮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按照“誰受益、誰補償”和多元籌資、定向補償的原則,對這些西部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項目的建設實施補償。
十余年來,生態補償機制經歷了數次深化完善。特別是GEP系統的推出,使得考核數據量化、可見,在讓生態補償思路越發清晰的同時,也為生態補償資金分配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
“以前我們是按照不發展工業地區農戶所擁有的山林面積等為計算標準,發放定額的生態補償資金。”德清縣生態文明辦相關負責人沈艷楠介紹,現在該縣通過對該區域年度GEP絕對值、增長率、環境保護紅線區GEP貢獻率等指標計算,結合相應GDP數據,合理分配生態補償資金,獎補更精準。
在生態文明建設被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今天,特別是隨著“生態產品及其價值實現”這一概念的提出,GEP正與GDP一起成為衡量高質量發展的新標尺。
而基于GEP核算的生態補償機制,也成為德清率先破題綠水青山“可量化”“有價化”工作道路上的一次先行實踐,成為其意識“覺醒”的第一步。
村民在下渚湖街道“生態綠幣”兌換驛站換購商品。 施紫楠 攝
數字“賦能”:地信產業基礎優勢助力機制改革
意識“覺醒”后,怎么走、往哪走,成為擺在德清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作為數字大省,浙江歷來重視數字化轉型,今年更是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浙江,吹響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的號角。而德清,在數字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11年,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落戶德清,該縣由此開啟地信產業篇章;2018年,首屆聯合國世界地信大會的召開,更是讓其成為浙江數字產業化的新高地。
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德清以GEP系統為切入點,形成“一庫一圖一體系”,并進一步推動研究端向治理端延伸,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中邁出關鍵一步。
目前,GEP系統已打通58個部門,導入9億余條數據,將德清農林產品、水資源、大氣環境等生態環境相關數據流匯聚形成“生態資源數據庫”;再根據GEP核算標準,開發生態資產數量與質量的核算模型,通過核算模型量化形成GEP總值。
“簡單地講,我們把全縣938平方公里劃成了一個個10米乘10米的小方格,每個方格的GEP都有精準數值,方格內的生態資產可以用統計分析圖表等形式呈現出來。”沈艷楠介紹。
運用“衛星遙感+圖像解譯+數據反譯”等手段,GEP系統還打破了傳統GEP核算精度低、單個項目生態價值轉化難等問題,以GEP動態“一張圖”精準呈現生態資產總量、變化、功能量、價值量,提升生態與經濟相互轉化的效率、能力、效果。
例如,針對目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難、監測難、轉化難、評估難、實現難等現狀,項目全周期生態價值評估,成為德清開展GEP核算政府輔助決策應用數字化場景應用的舉措之一。
“我們通過精細化評估調節服務等生態產品價值變化,開展項目準入期、建設期、運行期等全生命周期GEP生態價值評估,將評估結果運用于項目規劃選址、‘標準地’竣工驗收等多個領域。”德清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馮斌說。
如德清今年新引進的西子能源光熱太陽能項目,便符合該縣阜溪街道和雷甸鎮兩個地塊落戶條件。通過地塊引入該項目建成后,對周邊生態價值量的變化比對,最終項目選擇落戶阜溪街道。
德清縣數字化改革體系。 施紫楠 攝
拓寬場景:GEP核算應用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在生態價值轉化應用前進道路上,如何將無形的生態資產轉化為民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有形價值,推動GEP從治理端向服務端延伸,成為擺在地方面前的必答題。
面對難題,以GEP核算為基礎的GEP綠色貸、“生態綠幣”等應用應運而生。
落地阜溪街道龍勝村的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農業項目,便是受益者之一。
走進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的番茄玻璃溫室內,數米高的藤蔓上掛滿紅透了的番茄。隨著室內溫度升高,頭頂遮陽幕布自動開啟,通風天窗也進行傾斜角度調整,以達到最合適的通風角度。
今年,GEP系統對該項目運行階段的GEP核算進行評估,核算得到過去一年項目運行期間生態產品價值增長了1301萬元,GEP總量達到1439萬元,特別是固碳釋氧、水質凈化等產生的生態價值遠高于傳統項目。
基于評估結果,德清農商銀行主動為企業減負,將該項目貸款執行年利率在原利率上優惠了28%。
“除了農業項目,工業和服務業項目也可以申請,項目正在建設期的也可以申請GEP核算,以GEP價值量作為重要信貸依據。目前,GEP綠色貸產品已上線湖州市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操作流程比較簡便。”德清農商銀行綠色金融部負責人沈佺說。
對此,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項目負責人、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慶直言,“GEP核算評估,真正解決了項目難融資、生態資產難評估、評估結果難應用的問題。”
而與王曉慶同樣嘗到GEP核算甜頭的,還有德清的千萬民眾。
堅持從民眾需求出發,德清將GEP應用場景與“綠貸通”、“生態綠幣”系統等服務端口業務貫通、流程銜接,打通政府治理與服務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為民眾提供直接參與GEP應用的有效途徑。
“二都村居民陳某英,成功完成了垃圾分類,獲得綠幣……”下渚湖街道“生態綠幣”兌換驛站門口的數字大屏上,實時滾動著轄區居民的“生態綠幣”信息。
在德清率先試行“生態綠幣”獎勵機制以來,通過引導生態綠色行為,下渚湖街道近幾年GEP值增長率始終保持在5%以上,社會群體與生態建設在逐漸實踐和完善中形成“綠色閉環”。
“我們將‘生態綠幣’納入‘數字鄉村一張圖’管理,并對接五水共治、環境整治、低碳行為等數據接口,在數據共享交互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管理。”下渚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陳國松說。
陳國松介紹,如今該街道通過“兌換點+加盟商”的方式,實現民眾“生態綠幣”線上線下快捷兌換。2020年,街道共計為民眾兌換“生態綠幣”110萬枚。
眼下,德清GEP核算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正讓每一棵樹木、每一寸土地的生態價值變得“肉眼可見”,進而實現規劃布局更協調、考核決策更精準、價值轉化更可用。
“GEP核算結果應用的最終目的,就是以‘小切口’為牽引,拓展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正如德清縣副縣長王振權所言,促進GEP向GDP有效轉化,探索GEP、GDP“雙提升”的治理模式、產業模式,正是“兩山”轉化題中的應有之義。
GEP(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對浙江來說并不是個新名詞。作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萌發地,16年間,浙江大地涌現出越來越多現實詮釋。以德清縣為例,近年來便深入推動數字賦能生態文明建設。2019年,德清聯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建成中國首個縣域GEP核算決策支持系統(以下簡稱“GEP系統”),探索GEP核算體系從1.0版到2.0版的升級蛻變。
從GEP系統的建設,到以GEP核算科學量化生態價值,再到實現多場景應用,德清在“兩山”轉化改革上的探索,為浙江乃至全中國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一個可借鑒的技術方案。
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番茄種植大棚。 施紫楠 攝
意識“覺醒”:生態補償實現綠水青山“可量化”
德清,地處浙江北部,先天的生態環境優勢賦予其莫干山、下渚湖等自然景觀,也讓其將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到發展的各個方面。
走進德清莫干山鎮北湖村(原蘭樹坑村),遠遠就能望見汩汩清水,從該村的污水處理終端經過凈化后排出。在2020年水質檢測中,該村水中總磷含量比上一年下降了50%,綜合水質大幅改善。
以前,污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如今,形成“村民護水、政府獎勵、水質改善”良性循環。北湖村發生改變的根本原因,在于德清生態補償機制的建立。
何謂生態補償機制?在德清,104國道以西的莫干山鎮、筏頭鄉等西部地區是水源涵養區、生態林的集中分布區,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這些西部鄉鎮作出犧牲,經濟條件最弱。
為了不讓這些鄉鎮吃虧,2005年,德清率先在浙江推出《關于建立西部鄉鎮生態補償機制的實施意見》,按照“誰受益、誰補償”和多元籌資、定向補償的原則,對這些西部鄉鎮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項目的建設實施補償。
十余年來,生態補償機制經歷了數次深化完善。特別是GEP系統的推出,使得考核數據量化、可見,在讓生態補償思路越發清晰的同時,也為生態補償資金分配提供了精準的數據支持。
“以前我們是按照不發展工業地區農戶所擁有的山林面積等為計算標準,發放定額的生態補償資金。”德清縣生態文明辦相關負責人沈艷楠介紹,現在該縣通過對該區域年度GEP絕對值、增長率、環境保護紅線區GEP貢獻率等指標計算,結合相應GDP數據,合理分配生態補償資金,獎補更精準。
在生態文明建設被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的今天,特別是隨著“生態產品及其價值實現”這一概念的提出,GEP正與GDP一起成為衡量高質量發展的新標尺。
而基于GEP核算的生態補償機制,也成為德清率先破題綠水青山“可量化”“有價化”工作道路上的一次先行實踐,成為其意識“覺醒”的第一步。
村民在下渚湖街道“生態綠幣”兌換驛站換購商品。 施紫楠 攝
數字“賦能”:地信產業基礎優勢助力機制改革
意識“覺醒”后,怎么走、往哪走,成為擺在德清面前的一道選擇題。
作為數字大省,浙江歷來重視數字化轉型,今年更是提出要加快建設數字浙江,吹響全面推進數字化改革的號角。而德清,在數字化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2011年,浙江省地理信息產業園落戶德清,該縣由此開啟地信產業篇章;2018年,首屆聯合國世界地信大會的召開,更是讓其成為浙江數字產業化的新高地。
以數字化改革為引領,德清以GEP系統為切入點,形成“一庫一圖一體系”,并進一步推動研究端向治理端延伸,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改革中邁出關鍵一步。
目前,GEP系統已打通58個部門,導入9億余條數據,將德清農林產品、水資源、大氣環境等生態環境相關數據流匯聚形成“生態資源數據庫”;再根據GEP核算標準,開發生態資產數量與質量的核算模型,通過核算模型量化形成GEP總值。
“簡單地講,我們把全縣938平方公里劃成了一個個10米乘10米的小方格,每個方格的GEP都有精準數值,方格內的生態資產可以用統計分析圖表等形式呈現出來。”沈艷楠介紹。
運用“衛星遙感+圖像解譯+數據反譯”等手段,GEP系統還打破了傳統GEP核算精度低、單個項目生態價值轉化難等問題,以GEP動態“一張圖”精準呈現生態資產總量、變化、功能量、價值量,提升生態與經濟相互轉化的效率、能力、效果。
例如,針對目前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難、監測難、轉化難、評估難、實現難等現狀,項目全周期生態價值評估,成為德清開展GEP核算政府輔助決策應用數字化場景應用的舉措之一。
“我們通過精細化評估調節服務等生態產品價值變化,開展項目準入期、建設期、運行期等全生命周期GEP生態價值評估,將評估結果運用于項目規劃選址、‘標準地’竣工驗收等多個領域。”德清縣發改局相關負責人馮斌說。
如德清今年新引進的西子能源光熱太陽能項目,便符合該縣阜溪街道和雷甸鎮兩個地塊落戶條件。通過地塊引入該項目建成后,對周邊生態價值量的變化比對,最終項目選擇落戶阜溪街道。
德清縣數字化改革體系。 施紫楠 攝
拓寬場景:GEP核算應用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在生態價值轉化應用前進道路上,如何將無形的生態資產轉化為民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有形價值,推動GEP從治理端向服務端延伸,成為擺在地方面前的必答題。
面對難題,以GEP核算為基礎的GEP綠色貸、“生態綠幣”等應用應運而生。
落地阜溪街道龍勝村的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農業項目,便是受益者之一。
走進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的番茄玻璃溫室內,數米高的藤蔓上掛滿紅透了的番茄。隨著室內溫度升高,頭頂遮陽幕布自動開啟,通風天窗也進行傾斜角度調整,以達到最合適的通風角度。
今年,GEP系統對該項目運行階段的GEP核算進行評估,核算得到過去一年項目運行期間生態產品價值增長了1301萬元,GEP總量達到1439萬元,特別是固碳釋氧、水質凈化等產生的生態價值遠高于傳統項目。
基于評估結果,德清農商銀行主動為企業減負,將該項目貸款執行年利率在原利率上優惠了28%。
“除了農業項目,工業和服務業項目也可以申請,項目正在建設期的也可以申請GEP核算,以GEP價值量作為重要信貸依據。目前,GEP綠色貸產品已上線湖州市綠色金融綜合服務平臺,操作流程比較簡便。”德清農商銀行綠色金融部負責人沈佺說。
對此,水木莫干山都市農業綜合體項目負責人、北京水木九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曉慶直言,“GEP核算評估,真正解決了項目難融資、生態資產難評估、評估結果難應用的問題。”
而與王曉慶同樣嘗到GEP核算甜頭的,還有德清的千萬民眾。
堅持從民眾需求出發,德清將GEP應用場景與“綠貸通”、“生態綠幣”系統等服務端口業務貫通、流程銜接,打通政府治理與服務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為民眾提供直接參與GEP應用的有效途徑。
“二都村居民陳某英,成功完成了垃圾分類,獲得綠幣……”下渚湖街道“生態綠幣”兌換驛站門口的數字大屏上,實時滾動著轄區居民的“生態綠幣”信息。
在德清率先試行“生態綠幣”獎勵機制以來,通過引導生態綠色行為,下渚湖街道近幾年GEP值增長率始終保持在5%以上,社會群體與生態建設在逐漸實踐和完善中形成“綠色閉環”。
“我們將‘生態綠幣’納入‘數字鄉村一張圖’管理,并對接五水共治、環境整治、低碳行為等數據接口,在數據共享交互的基礎上實現數字化管理。”下渚湖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陳國松說。
陳國松介紹,如今該街道通過“兌換點+加盟商”的方式,實現民眾“生態綠幣”線上線下快捷兌換。2020年,街道共計為民眾兌換“生態綠幣”110萬枚。
眼下,德清GEP核算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正讓每一棵樹木、每一寸土地的生態價值變得“肉眼可見”,進而實現規劃布局更協調、考核決策更精準、價值轉化更可用。
“GEP核算結果應用的最終目的,就是以‘小切口’為牽引,拓展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正如德清縣副縣長王振權所言,促進GEP向GDP有效轉化,探索GEP、GDP“雙提升”的治理模式、產業模式,正是“兩山”轉化題中的應有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