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地處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腹地,從商代起,制鹽業延續了三千年,在春秋時期,管仲就是依靠齊國旳鹽鐵專賣等措施,助力齊國成為春秋霸主。從周朝初年至清末,濱州旳鹽業在歷朝歷代財政收入中一直占有一席之地。
與此同時,也有制鹽帶來的副產物——氯化鎂和溟化鎂等,經年累月后,這些鹽池已不適于任何作物和魚類生長,成為遍布污水的廢地。
這種局面在2020年迎來了改變。通威新能源聯合專注養殖的兄弟公司,經多次論證,決定將其改造為養殖魚塘。通威用了3個月時間,對塘底進行清理和暴曬,再進行翻新和土壤處理以滿足漁業養殖的要求,隨后聯手華為,從不毛之地中選擇了7800畝,打造了300MW智能漁光一體電站。
濱州項目在2020年6月底全面建成并成功并網,9月就對外銷售了第一批“通威魚”,并且通過體系化管理,使畝產量比當地的養殖產量多了40%。據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邱艾松介紹,通威堅持漁光一體的新農村產品幵發,“水上產出清潔能源,水下產出健康水產品”, 真正實現了農業與光伏高效協同發展。
2014年,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出資源最大化利用的理念,并結合自身優勢,提出“漁光一體” 的綠色構想,2014年底,通威啟動漁光一體試驗,經過300多個日夜的累積,收集了120000個有效數據,對比光伏組件遮光對漁業的影響。他們發現75%遮光的情況下,漁光一體電站反而能夠抑制藍藻生長,達到漁光效益的最佳結合點,“漁光一體”得到相關行業的認可,而通威更聚焦于“漁光一體”模式的發展,精耕不輟,在全國20多個省市投建了 “漁光一體” 項目,濱州300MW是其目前單體最大的項目,25年經濟壽命期內,年平均上網電量約4億千瓦時,是“上可發電,下可養殖”的典范項目。
長期以來,漁光一體項目不得不面對諸多挑戰,從設計到建設再到運維,難度指數比普通地面光伏項目都要高很多。這不僅是難在本身建站環境惡劣,還受制于整套光伏系統的“技術聯動”水平。
水面電站還需要解決投資成本高、電氣腐蝕、水面運維、PID等難題,在通威漁光業務幵展之初,華為為通威量身打造了適用于水面光伏的智能解決方案,使通威的漁光電站具備“體量大、建設速度快、發電效率高、 安全可靠、數字化程度高”等特點:
1、無需直流匯流箱,最大程度減少直流側節點,直流電流小,路徑短,過零滅弧,安全性高。不僅于此,智能光伏解決方案還可實現直流拉弧的 精準檢測和快速關斷,防患于未然,保障電站及人身安全。
2、多路MPPT設計最大程度減少組串失配影響助力發電量提升。
3、采用華為的智能防PID模塊,實現所有組件對地正壓,安全規避PID效應。
4、考慮漁光一體電站水上作業難度大、鋪線難的特點,傳統的通信方式無法滿足需求,通威的項目都采用MBUS寬帶通信無需通信線纜,傳輸速率更快,更快滿足電站調度需求。
5、采用IP66設計防護等級和多項嚴苛測試,逆變器采用真正全密閉設計,保證在高溫高濕場景下的長期可靠性。
6、采用華為的智能IV診斷技術,極大簡化原本難度巨大的水上巡檢工作,將100MW電站的檢測時間降至20分鐘。同時,通威還利用智能IV診斷系統在2020年內完成了對37座電站的43次檢測,做到了每座電站都不被遺漏,輕松運維。高發電量、高可靠性以及便捷的運維方式,給以濱州為代表的通威漁光一體項目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標志著通威漁光一體戰略的成功,給了集團繼續深化漁光一體戰略的信心。
2021年2月,通威集團宣布全面啟動碳中和規劃,并將于 2023年前最終實現碳中和目標。通威表示,公司所有火電用量,將借助集團新能源產業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漁光一體”光伏電站所發清潔電力實現碳減排,兩者持續品迭形成碳流閉環,以實現同時,農村土地、水面等生產資料所有者非常分散。
根據通威的計劃,其在十四五期間,圍繞鄉村振興,通過“光伏+漁業+旅游的模式,一二三產融合,構建新的鄉村體系。
當前通威正在探索設施化和工廠化的養殖。在四川涼山、安徽和縣江蘇泗洪、揚中、湖南常德,通威都投入了一系列的漁業養殖的設備和技術,比較前沿的陸基養殖、無人養殖等技術都在探索當中。
三產聯動:漁光一體帶來的新生態
當前全球領先的企業都在積極推動零碳事業,而通威是其中最能結合自身優勢資源的企業之一。漁光一體模式將通威“全球最大的高純晶硅企業、電池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的優勢合而為一,打破了行業之間的壁壘,加上旅游業之后,未來通威的漁光一體項目實現了綠色電力、綠色食品、旅游、減碳、就業五大功能。
中央提出建設新農村后,通威就開始探索如何通過漁光帶動農民就業將其轉化為產業工人,確保扶貧成果,讓農民祖祖輩輩有工作,不會返貧。通威也在為剛轉變為產業工人的農民進行培訓,崗雙責雙技能,未來不僅能夠養魚,還能夠對電站進行日常的維護。
同時,農村土地、水面等生產資料所有者非常分散,依靠自身無論從投資、技術還是金融支持等方面都很難邁向設施化和產業化。通過光伏帶動投資,并導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助力農村各產業實現快速升級。
一直以來,光伏行業“破圈”時遇到最大的陽力就是來自其它領域的專業壁壘,如光伏建筑、光伏農業、光伏漁業,一方面要攻克光伏在新應用場景下的技術要點,另一方面也要具備其它領域的專業技術。
通威選擇華為等頂級的光伏電站解決方案提供商,并邀請其參與電站的全生命周期的建設與管理。“漁光電站更需要智能化管理手段,華為的強項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通威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偉博說,“我們和華為的合作非常愉快,產品質量好,服務及時。通威的漁光一體,為“光伏+”提供了新思路,也為中國新農村建設從脫貧到致富提供了新樣本。
我們選擇合作伙伴都是在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各司其職。”邱艾松說,“例如部分逆變器和智能化設備我們就選擇了華為,不光發電量高,還能夠在未來通威新能源進一步做數字化轉型時提供服務。”邱艾松表示跨行業綜合治理對企業管理要求大幅提高,數字化轉型和電站的智能化勢在必行。
與此同時,也有制鹽帶來的副產物——氯化鎂和溟化鎂等,經年累月后,這些鹽池已不適于任何作物和魚類生長,成為遍布污水的廢地。
這種局面在2020年迎來了改變。通威新能源聯合專注養殖的兄弟公司,經多次論證,決定將其改造為養殖魚塘。通威用了3個月時間,對塘底進行清理和暴曬,再進行翻新和土壤處理以滿足漁業養殖的要求,隨后聯手華為,從不毛之地中選擇了7800畝,打造了300MW智能漁光一體電站。
濱州項目在2020年6月底全面建成并成功并網,9月就對外銷售了第一批“通威魚”,并且通過體系化管理,使畝產量比當地的養殖產量多了40%。據通威新能源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邱艾松介紹,通威堅持漁光一體的新農村產品幵發,“水上產出清潔能源,水下產出健康水產品”, 真正實現了農業與光伏高效協同發展。
2014年,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提出資源最大化利用的理念,并結合自身優勢,提出“漁光一體” 的綠色構想,2014年底,通威啟動漁光一體試驗,經過300多個日夜的累積,收集了120000個有效數據,對比光伏組件遮光對漁業的影響。他們發現75%遮光的情況下,漁光一體電站反而能夠抑制藍藻生長,達到漁光效益的最佳結合點,“漁光一體”得到相關行業的認可,而通威更聚焦于“漁光一體”模式的發展,精耕不輟,在全國20多個省市投建了 “漁光一體” 項目,濱州300MW是其目前單體最大的項目,25年經濟壽命期內,年平均上網電量約4億千瓦時,是“上可發電,下可養殖”的典范項目。
長期以來,漁光一體項目不得不面對諸多挑戰,從設計到建設再到運維,難度指數比普通地面光伏項目都要高很多。這不僅是難在本身建站環境惡劣,還受制于整套光伏系統的“技術聯動”水平。
水面電站還需要解決投資成本高、電氣腐蝕、水面運維、PID等難題,在通威漁光業務幵展之初,華為為通威量身打造了適用于水面光伏的智能解決方案,使通威的漁光電站具備“體量大、建設速度快、發電效率高、 安全可靠、數字化程度高”等特點:
1、無需直流匯流箱,最大程度減少直流側節點,直流電流小,路徑短,過零滅弧,安全性高。不僅于此,智能光伏解決方案還可實現直流拉弧的 精準檢測和快速關斷,防患于未然,保障電站及人身安全。
2、多路MPPT設計最大程度減少組串失配影響助力發電量提升。
3、采用華為的智能防PID模塊,實現所有組件對地正壓,安全規避PID效應。
4、考慮漁光一體電站水上作業難度大、鋪線難的特點,傳統的通信方式無法滿足需求,通威的項目都采用MBUS寬帶通信無需通信線纜,傳輸速率更快,更快滿足電站調度需求。
5、采用IP66設計防護等級和多項嚴苛測試,逆變器采用真正全密閉設計,保證在高溫高濕場景下的長期可靠性。
6、采用華為的智能IV診斷技術,極大簡化原本難度巨大的水上巡檢工作,將100MW電站的檢測時間降至20分鐘。同時,通威還利用智能IV診斷系統在2020年內完成了對37座電站的43次檢測,做到了每座電站都不被遺漏,輕松運維。高發電量、高可靠性以及便捷的運維方式,給以濱州為代表的通威漁光一體項目帶來了豐厚的收益,也標志著通威漁光一體戰略的成功,給了集團繼續深化漁光一體戰略的信心。
2021年2月,通威集團宣布全面啟動碳中和規劃,并將于 2023年前最終實現碳中和目標。通威表示,公司所有火電用量,將借助集團新能源產業優勢,通過大力發展“漁光一體”光伏電站所發清潔電力實現碳減排,兩者持續品迭形成碳流閉環,以實現同時,農村土地、水面等生產資料所有者非常分散。
根據通威的計劃,其在十四五期間,圍繞鄉村振興,通過“光伏+漁業+旅游的模式,一二三產融合,構建新的鄉村體系。
當前通威正在探索設施化和工廠化的養殖。在四川涼山、安徽和縣江蘇泗洪、揚中、湖南常德,通威都投入了一系列的漁業養殖的設備和技術,比較前沿的陸基養殖、無人養殖等技術都在探索當中。
三產聯動:漁光一體帶來的新生態
當前全球領先的企業都在積極推動零碳事業,而通威是其中最能結合自身優勢資源的企業之一。漁光一體模式將通威“全球最大的高純晶硅企業、電池企業,也是全球最大的水產飼料企業”的優勢合而為一,打破了行業之間的壁壘,加上旅游業之后,未來通威的漁光一體項目實現了綠色電力、綠色食品、旅游、減碳、就業五大功能。
中央提出建設新農村后,通威就開始探索如何通過漁光帶動農民就業將其轉化為產業工人,確保扶貧成果,讓農民祖祖輩輩有工作,不會返貧。通威也在為剛轉變為產業工人的農民進行培訓,崗雙責雙技能,未來不僅能夠養魚,還能夠對電站進行日常的維護。
同時,農村土地、水面等生產資料所有者非常分散,依靠自身無論從投資、技術還是金融支持等方面都很難邁向設施化和產業化。通過光伏帶動投資,并導入現代企業管理制度和信息化管理模式,助力農村各產業實現快速升級。
一直以來,光伏行業“破圈”時遇到最大的陽力就是來自其它領域的專業壁壘,如光伏建筑、光伏農業、光伏漁業,一方面要攻克光伏在新應用場景下的技術要點,另一方面也要具備其它領域的專業技術。
通威選擇華為等頂級的光伏電站解決方案提供商,并邀請其參與電站的全生命周期的建設與管理。“漁光電站更需要智能化管理手段,華為的強項在這里體現得淋漓盡致。”通威新能源(深圳)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袁偉博說,“我們和華為的合作非常愉快,產品質量好,服務及時。通威的漁光一體,為“光伏+”提供了新思路,也為中國新農村建設從脫貧到致富提供了新樣本。
我們選擇合作伙伴都是在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各司其職。”邱艾松說,“例如部分逆變器和智能化設備我們就選擇了華為,不光發電量高,還能夠在未來通威新能源進一步做數字化轉型時提供服務。”邱艾松表示跨行業綜合治理對企業管理要求大幅提高,數字化轉型和電站的智能化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