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剛過去2個多月,新能源車企行業已經緊鑼密鼓地上演了好幾場價格戰。
上月12日,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官宣降價,理想、奇瑞、蔚來、哪吒、阿維塔、零跑、極氪等多個品牌紛紛推出自家的限時優惠政策。春節剛過,比亞迪帶著秦PLUS和驅逐艦05加入戰局,兩車型推出更加優惠的榮耀版,起售價都下探至7.98萬元,宣傳海報上的"電比油低"標語火藥味十足。
比亞迪之后,上汽通用五菱、長安汽車以及吉利汽車等更多車企加入到這場新的價格戰之中。這般激烈的內卷,實質上是延續了2023年新能源車企的降價主旋律。
價格戰,幾乎貫穿了新能源車企行業整個2023年的發展軌跡。
特斯拉年初打響降價第一槍以后,降價的這把大火愈演愈烈,從存量車型燒到新車定價,從新勢力之間的比拼擴大到自主車企,甚至有些傳統燃油車企都被一起卷入競爭。
相同價位區間、相似性能配置,一個個細分賽道中,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玩家們都鉚足了勁沖銷量。對于現有產品通過降價,以便在同級別產品的競爭中提振銷量;對于新車,也會在配置升級的同時進行降價,作為賣點博流量。
價格戰,也在促使著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還在變化著。本月初,新能源車企們紛紛公布了自己的上月銷量成績單,AITO問界超越了長期霸榜的理想汽車,同比增幅637%。而曾經占據第一梯隊的小鵬汽車,則以8250輛的銷量稍顯落后。
2024年1月部分新能源車企交付量排名,連線出行制圖
與此同時,降價對于大多數車企來說,也是無奈之下采取的措施,畢竟一味追求"以價換量",會導致車企自身的毛利率下滑,從而影響整體業績的表現。以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的業績為例,由于去年多次進行降價,讓其毛利率和凈利潤出現大幅下滑。
面對價格戰帶來的這些變化,以及想要在未來的行業競爭中獲得優勢,車企們也在加深它們各自在產品、技術、營銷等方面的綜合實力。畢竟,價格戰很大概率還會繼續打下去,活下來的車企需要隨時做好準備。
近期,連線出行主編周雄飛受邀參加36氪的直播欄目"搞點大事",與36氪汽車主編張昊和車東西/特研所總編輯張國仁,共同探討新能源汽車行業價格戰的趨勢和影響。
36氪汽車主編張昊(左)、車東西/特研所總編輯張國仁(中)、連線出行主編周雄飛(右),圖源36氪星直播間
以下為對談詳細內容,連線出行在保留原意的基礎上,進行了略微刪減和修改。
復盤2023年價格戰,傳統車企和新勢力各具優勢
張昊:我們一起回顧一下2023新能源市場的價格戰經歷哪些階段?方便大家了解這各個品牌的發展歷史,以及關于價格戰他們的一些動作。
周雄飛:東風雪鐵龍的降價,成為去年行業價格戰的一個典型案例。
東風雪鐵龍C6車型從21.68萬跌到12萬起,直降9萬元,在當時引起行業的密切關注。也讓消費者對價格戰有更加具象的概念。在這之后,"蔚小理"一些新勢力才慢慢加入戰場,這是價格戰的上半場。
圖源東風雪鐵龍CITROEN官方微博
下半場我看到一個現象是車展風格的轉變,上海車展、廣州車展和北京車展上,各大車企都以展示產品、自身戰略為主。從去年廣州車展開始,車企已經更加注重賣車,展臺上也多是銷售員在介紹自家的車型亮點。
降價已經成為明顯的趨勢,極氪007,銀河E8,五菱星光這些車型都在做價格下探。到年底的時候,新能源汽車和燃油車都在做最后的降價沖量。從年底車企公布的一些銷量數據來看,還是比較成功的。
這大概就是我覺得是去年的整體價格戰的一個走勢,或者說是一個現象。
張國仁:價格戰是個籠統的概念,可以大致分為存量車型和新車的價格戰。
存量車型的價格戰其實是從特斯拉開始的,Model 3和Model Y打響降價第一槍,后續又逐漸演變成一些新車的價格戰。
圖源特斯拉官網
存量車型的價格戰大部分是之前車型的降價,以特斯拉、小鵬P7的一些存量車型的降價為主,這個階段的價格戰火藥味還沒那么濃,畢竟已經上市的車型進行降價也是在順應市場節奏,更受大家關注的是新車的定價比拼,同級車型之間互相比價。
最有標志性的是比亞迪一開始推出秦PLUS DM-i,起售價9.98萬元,但這個只是一個開局,在去年底的時候它又限時下探至8.98萬元。中間穿插了一些其他新車降價,比如小鵬P7推出降價版的改款車型、問界M7改款降價。
去年年末一批終極轎跑的價格戰也很典型,特斯拉的煥新版Model 3、銀河E8和極氪007先后加入同級車型的定價比拼。
整體來講,存量車型的降價和新車的同級車型定價比拼,是我認為價格戰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兩條線。
張昊:延伸一個問題,價格戰里面會涉及兩部分品牌,一部分是一些傳統車企,另一部分是新勢力品牌。我們看到因為新勢力品牌價格內卷,很多傳統品牌也加入戰場。想問兩位覺得新勢力品牌和傳統品牌卷價格戰,他們的各自的優勢是什么?
周雄飛:兩者有各自的優勢,新勢力的營銷途徑和做法比一些傳統車企更貼近消費者。比如,他們的門店分布在熱門商圈中,一旦品牌開啟價格戰,消費者在逛商場的同時就能接收到這一消息,可以更快速直觀了解降價福利和活動。
傳統車企優勢在于底蘊深厚,更有底氣支撐他們打價格戰。相比之下,新勢力降價的決策和幅度需要顧慮的因素更多,營收和毛利率息息相關的情況下,不顧成本降價會導致業績下滑明顯。
圖源奧迪官微、寶馬官微、梅賽德斯-奔馳官微
張昊:如果現在讓兩位老師選擇的話,從專業的角度來講,小鵬G6跟寶馬i3兩種車型,選哪個會更值?你們會怎么選?
周雄飛:是否值的問題,其實要看產品整體的產品力和發展,需要衡量它是否后面會降價,對保值率有要求才會去考慮到它值不值。
相比前兩年,現在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并沒有降很多,比如特斯拉或者蔚小理的車,20多萬入手,2年時間后降到10多萬,是在正常的范圍內。所以燃油車跟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整體不會有特別大的差別。
我身邊也有很多朋友選擇新能源汽車。現在的電池技術發展迅速,加上蔚來這種新能源車企提供換電服務。電池的衰減問題得到很大改善,不再令人焦慮,所以我認為現在買新能源汽車比較值得。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前兩年因為不夠了解所以對新能源汽車是否保值存疑。但是現在大家已經越來越熟悉新能源汽車,對于不同車型的性價比和保值率的看法也更加專業,所以會做出更加適合自己的選擇。
張國仁:你選擇的這兩個車型比較有代表性。我先說結論,這個節點購買小鵬G6或者寶馬i3都很值。
衡量是否值得,我認同周老師說的保值率,價值損失是很重要的一個參考維度。
第二個維度是所選車型是否匹配消費者想要的汽車定位。小鵬G6和寶馬i3分別代表兩種不同類型的車。小鵬G6的智能化程度高,同時能滿足一些家庭使用的空間需求。
寶馬i3,作為3系的電動化的版本,能夠在20萬以內買到準新車,本身就很值得。因為寶馬擁有百年造車積累的品控和品牌加持。
從目前的市場階段來看,寶馬i3和這小鵬G6都處于上市一年多兩年的時間點。按照現在車換代的周期越來越短的趨勢,這兩款車已經降至比較合理的價格區間。所以我的結論是兩輛車都值得入手。
新能源汽車保值率發生改變,
車企為保值各有打法
張昊:為什么特斯拉保值率高?傳統車企BBA在燃油車時代的保值率,到了新能源汽車領域就變得拉胯,比如奔馳的EQ系列和奧迪的e-tron。過去可能靠品牌價值靠技術,那么現在保值率到底是看什么?
周雄飛:如果產品更新換代的頻率過高,保值率就會大打折扣。大家都會喜新厭舊,在新款一直迭代的過程中很容易就忘記舊款。這是保值率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我想補充的是新能源車型能保值的原因。
因為現在新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來說最大的一個區別就是OTA可以升級, 它是一個就是常用常新的概念。比如智能化方面的一些智駕和座艙系統,在不換車的前提下更新OTA,也是為了保證車型的保值率不會下滑明顯。
硬件方面,不同車企的產品制造工藝都很先進了。電池,自研芯片方面也不會那么快過時。
張國仁:首先我要反駁一下,我覺得 EQ 跟e-tron不具備可比性。因為早期的EQ更像是個實驗性的產品。
衡量保值率很重要的一個點,就是要看產品是否已經大規模量產,如果是還在小規模銷售的實驗性產品就很難談保值率,因為它很可能面臨短期內被迭代甚至被廠家拋棄的歸宿。
有關特斯拉的保值率的問題,首先我覺得也得理清一個概念,它只是相對其他新能源車來說還可以,跟燃油車的保值神器還是沒法比。我認為特斯拉的保值率高的很大一個原因是,產品的更新換代比較慢,不同產品的保有量大并且市場流通性好,比如16年推出的Model 3至今7年,只經歷過一次中期改款。
這也涉及到一個問題,一輛車出品多年以后仍不過時很重要。就像保時捷的保值率在燃油車里是神話般的存在,就是因為它產品推出多年以后依然流行。
可能特斯拉跟燃油車對標的點不同,比如說它的自動駕駛的軟硬件,放到5年左右的維度來講,并沒有太過時。然后電機、電驅、電池的性能來說,放在如今仍然不過時,這是個很重要的點。
重點就是看一款產品的設計、智能化和性能這三個部分可以維持多久不過時,再加上產品的保有量規模大小,規模就是一個流通性的印證,也是用戶接受度的一個象征。
Model Y在2023年能夠賣120萬輛,就說明是被大眾所接受的,很多人喜歡這款車型,二手流動性就好,保值率相應升高。
張昊:我們發現有些車企價格戰其實是在發覺產品銷量不佳后,調整戰略推出更具性價比的車型,那么這種行為是否對早期的用戶不公平?
周雄飛:這種行為的好壞分不同角度,車企推出性價比更高的新款,有些消費者會愿意買單。
但對于現有車主來說,車企推出同品牌,低價位、配置拉滿的新車,難免會有不滿,去年也有很多消費者抗議投訴自己被車企割了韭菜。同時,車企一味地采取降價措施也不可取。頻繁的降價會對車企的品牌力造成一定程度損害。
比如特斯拉,在剛開始入華的時候,定位還是高端品牌。隨著這幾年Model 3和Model Y降價以后,銷售額達到一百多萬輛,大家開始覺得特斯拉變成街車了。
在我接觸的一些特斯拉車主看來,他們心里特斯拉已經不是一個高端品牌,而是一個科技品牌。所以說降價其實是對于品牌定位尤其是高端品牌還是有影響的。
降價損害品牌調性同時影響營收,但是當相同類型的產品打價格戰的時候,車企也必須加入內卷,保持自身產品的競爭力。
所以車企打價格戰其實有利有弊,對消費者來說也是如此,甚至有的消費者會等下一波降價或者更實惠的新車型,這種等等黨在燃油車并不多見。
價格戰加速行業洗牌,
中國車企高端化還在進行時
張昊:好多消費者其實并不知道什么品牌向上,只感覺到現在國產的新能源車賣得越來越貴了。2023年好多國產品牌在做向上的調整,但是效果并不如意,是不是意味著我們國產品牌很難打高端市場?國產車企迎來怎么去突破自己成為高端品牌?
周雄飛:我會比較客觀去看待這個問題。我認為車企要立得住高端品牌,產品力和品牌力兩者缺一不可。
首先產品得安全過關,需要有一定的產品溢價。除了性能參數還有智能化部分,比如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包括激光雷達這類硬件的先預埋,都可以通過后續OTA的升級展現更多功能。
其次,品牌在其高端調性的宣傳和包裝上需要下功夫。比如高合產品力其實不錯,但是銷量并沒有很高,很大一個短板是品牌宣傳不夠理想,沒有占領用戶心智,導致很多消費者對高合的認知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