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23年年末,鈉電池終于站到了臺前。兩款鈉離子電動車的接連下線,也昭示著全球鈉電池首次實現產業化。當汽車和能源兩大行業的轉型壓力都集中于鋰資源時,鈉無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在2023年年末的最后幾天,一直作為鋰電池背影的鈉電池突然翻身,兩款搭載鈉電車的新能源車接連下線。
12月27日,鈉電池制造商中科海鈉與江淮釔為聯合推出的鈉電版花仙子電動車正式下線,預計將于2024年1月開始批量交付新車。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10月發布的公告,該車型為A00級車型,續航里程達到252公里,快充時間為15至20分鐘,市場指導價為7.89萬元至8.99萬元。其電池包容量為25kWh,能量密度120Wh/kg,配套鈉離子電池單體由中科海鈉提供。
緊接著,12月28日,江鈴集團新能源搭載孚能科技鈉離子電池的鈉電車型也正式下線。江鈴易至EV3(青春版)版本成為全球首款交付的鈉電車型。
該車型是孚能科技與江鈴集團合作的首款鈉離子電池純電A00級車型,續航里程為251公里,定位于滿足年輕一代日常上班代步、跨城出行等多樣化場景需求。
據孚能科技介紹,已投產的鈉電池能量密度在140-160瓦時/公斤之間,公司目標在2026年將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至180-200瓦時/公斤。
全球首批下線的兩款鈉電池車,均定位于低續航的短途車型,這也和鈉電池的性能有關。
鈉電池能量密度較高端鋰電池偏低,后者能量密度集中在200—300瓦時/公斤之間,而能量密度較低意味著汽車續航里程較短。
除此之外,鈉離子電池原料價格相對便宜,且補能速度快,因此鈉電池也更適合用作A0、A00級主打性價比的低續航車型上。
除了中低速車電動車,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電動二輪車的潛在市場空間也十分廣闊。
前兩年,在鋰價大漲的背景下,不少企業紛紛布局更具成本優勢的鈉電池技術。
除了以中科海鈉、鈉創新能源為代表的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之外,以寧德時代、欣旺達、億緯鋰能等為代表的鋰電巨頭企業也相繼推出鈉電池,并表示將致力于鈉電池上下游的產業化。
但是2023年鋰現貨價經歷大起大落,價格一度從年初的50萬元/噸跌至目前的9.7萬元/噸。
而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帶來的是鋰電池電芯成本急劇下滑。在這種情況下,供應鏈、材料體系尚未成熟的鈉電池優勢在何處?
01--資源豐富,緩解鋰電壓力
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鋰”也是一種有限資源。
從資源總量來看,鋰元素地殼豐度僅為0.0065%,而鈉元素為2.75%,相比鋰資源,鈉資源儲量豐富得多。
從資源分布來看,全球鋰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南美以及澳大利亞,中國本土的鋰資源量僅占全球7%,近七成的碳酸鋰依賴進口,鋰資源供應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用財新網記者的話來說,鈉電的核心邏輯關乎資源供應安全。
與鋰資源儲備的不占優勢不同,中國是全球鈉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鈉電作為鋰電的替代選擇,可保障資源可控,有效緩解國內鋰資源的供需不平衡。
目前汽車和能源兩大行業共同轉型,壓力都集中于鋰資源。
在新能源領域,鈉離子電池的商業化可推動行業整體降低對鋰資源的依賴,進而實現國內鋰資源供應獨立自主——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企業要發展鈉電池的關鍵原因之一。
鈉離子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
鈉離子電池可實現5-10分鐘的快速充電能力。無論是能量密度還是循環壽命,鈉離子電池都顯著優于鉛酸電池。
目前,鈉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大約是鋰離子電池的65%左右,能量密度比鋰電池低20%。
但鈉離子電池在-20攝氏度下的容量保持率達到88%以上,顯著高于鋰離子電池;耐放電性、安全性和環保性也都優于鋰離子電池。
因此,鈉離子電池在低速電動車和儲能領域的應用也具有顯著優勢。
一位動力電池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管是動力電池還是儲能,整個市場規模很大的同時,細分市場也很多。以后可能不存在某種通用產品可以通吃整個市場,鈉電可以在某些細分市場實現應用,從而推動產業化的進程。
考慮到鋰資源分布和供需的不平衡,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鈉電會有較好的保障。
02--成本還能繼續下降?
鈉電池有其獨特的性能與技術特點,但目前還未成體系。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目前,我國有部分企業開始小批量生產鈉離子電池,但尚未大規模產業化,產業化初期成本優勢不足,2022年需求量約為0.1GWh。
未來,隨著產業投入加大,高性價比的鈉離子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補充。
EVTank和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底,我國鈉離子電池專用量產線產能將達275.8GWh。
根據Wind和中商產業研究院的預計,2026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將達116GWh。其中,儲能領域應用占比最高,達71.2%。到2030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將增長至526GWh。
此外,從原料成本來看,鈉離子電池成本較鋰離子電池成本整體可降低30%~40%。鈉離子電池材料成本構成中,正極材料及電解液占比最大,均達26%,隔膜占比18%,負極材料占比16%,集流體占比達4%。
這一點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印證。
海松資本執行董事劉曉寅對財新社表示,當前鈉電產量小、成本相對高,隨著產業規模化生產鋪開,將來鈉電還有30%的降本空間。
另外,一名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財新社采訪時也認為,若材料技術能有所突破,未來鈉電成本會進一步下降,并有望在鋰價10萬元/噸時仍據成本優勢。
目前,鈉離子電池技術還在不斷進步。就在文章發稿日,中自科技取得鈉離子電池制備方法的專利,能有效提高首次充放電效率和循環壽命,且不會引入外部鈉源,安全性高。
EV Tank認為,鈉離子電池產業鏈將在2023年和2024年完成客戶的產品驗證、良品率的提升、產業鏈各環節的培養,以及示范項目的推廣,預計將在2025年真正體現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實現真正經濟學意義上的產業化發展。
2023年年末,鈉電池終于站到了臺前。兩款鈉離子電動車的接連下線,也昭示著全球鈉電池首次實現產業化。當汽車和能源兩大行業的轉型壓力都集中于鋰資源時,鈉無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
在2023年年末的最后幾天,一直作為鋰電池背影的鈉電池突然翻身,兩款搭載鈉電車的新能源車接連下線。
12月27日,鈉電池制造商中科海鈉與江淮釔為聯合推出的鈉電版花仙子電動車正式下線,預計將于2024年1月開始批量交付新車。
據工業和信息化部10月發布的公告,該車型為A00級車型,續航里程達到252公里,快充時間為15至20分鐘,市場指導價為7.89萬元至8.99萬元。其電池包容量為25kWh,能量密度120Wh/kg,配套鈉離子電池單體由中科海鈉提供。
緊接著,12月28日,江鈴集團新能源搭載孚能科技鈉離子電池的鈉電車型也正式下線。江鈴易至EV3(青春版)版本成為全球首款交付的鈉電車型。
該車型是孚能科技與江鈴集團合作的首款鈉離子電池純電A00級車型,續航里程為251公里,定位于滿足年輕一代日常上班代步、跨城出行等多樣化場景需求。
據孚能科技介紹,已投產的鈉電池能量密度在140-160瓦時/公斤之間,公司目標在2026年將能量密度進一步提升至180-200瓦時/公斤。
全球首批下線的兩款鈉電池車,均定位于低續航的短途車型,這也和鈉電池的性能有關。
鈉電池能量密度較高端鋰電池偏低,后者能量密度集中在200—300瓦時/公斤之間,而能量密度較低意味著汽車續航里程較短。
除此之外,鈉離子電池原料價格相對便宜,且補能速度快,因此鈉電池也更適合用作A0、A00級主打性價比的低續航車型上。
除了中低速車電動車,鈉離子電池在儲能、電動二輪車的潛在市場空間也十分廣闊。
前兩年,在鋰價大漲的背景下,不少企業紛紛布局更具成本優勢的鈉電池技術。
除了以中科海鈉、鈉創新能源為代表的專注于鈉離子電池研發與生產的高新技術型企業之外,以寧德時代、欣旺達、億緯鋰能等為代表的鋰電巨頭企業也相繼推出鈉電池,并表示將致力于鈉電池上下游的產業化。
但是2023年鋰現貨價經歷大起大落,價格一度從年初的50萬元/噸跌至目前的9.7萬元/噸。
而碳酸鋰價格大幅下跌,帶來的是鋰電池電芯成本急劇下滑。在這種情況下,供應鏈、材料體系尚未成熟的鈉電池優勢在何處?
01--資源豐富,緩解鋰電壓力
在追求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我們不得不承認“鋰”也是一種有限資源。
從資源總量來看,鋰元素地殼豐度僅為0.0065%,而鈉元素為2.75%,相比鋰資源,鈉資源儲量豐富得多。
從資源分布來看,全球鋰資源絕大部分集中在南美以及澳大利亞,中國本土的鋰資源量僅占全球7%,近七成的碳酸鋰依賴進口,鋰資源供應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這種情況下,用財新網記者的話來說,鈉電的核心邏輯關乎資源供應安全。
與鋰資源儲備的不占優勢不同,中國是全球鈉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國家之一。鈉電作為鋰電的替代選擇,可保障資源可控,有效緩解國內鋰資源的供需不平衡。
目前汽車和能源兩大行業共同轉型,壓力都集中于鋰資源。
在新能源領域,鈉離子電池的商業化可推動行業整體降低對鋰資源的依賴,進而實現國內鋰資源供應獨立自主——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企業要發展鈉電池的關鍵原因之一。
鈉離子電池主要依靠鈉離子在正極和負極之間移動來工作,與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相似。
鈉離子電池可實現5-10分鐘的快速充電能力。無論是能量密度還是循環壽命,鈉離子電池都顯著優于鉛酸電池。
目前,鈉離子電池的循環壽命大約是鋰離子電池的65%左右,能量密度比鋰電池低20%。
但鈉離子電池在-20攝氏度下的容量保持率達到88%以上,顯著高于鋰離子電池;耐放電性、安全性和環保性也都優于鋰離子電池。
因此,鈉離子電池在低速電動車和儲能領域的應用也具有顯著優勢。
一位動力電池企業的相關負責人曾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不管是動力電池還是儲能,整個市場規模很大的同時,細分市場也很多。以后可能不存在某種通用產品可以通吃整個市場,鈉電可以在某些細分市場實現應用,從而推動產業化的進程。
考慮到鋰資源分布和供需的不平衡,在某些極端情況下,鈉電會有較好的保障。
02--成本還能繼續下降?
鈉電池有其獨特的性能與技術特點,但目前還未成體系。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統計,目前,我國有部分企業開始小批量生產鈉離子電池,但尚未大規模產業化,產業化初期成本優勢不足,2022年需求量約為0.1GWh。
未來,隨著產業投入加大,高性價比的鈉離子電池有望成為鋰離子電池的重要補充。
EVTank和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底,我國鈉離子電池專用量產線產能將達275.8GWh。
根據Wind和中商產業研究院的預計,2026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將達116GWh。其中,儲能領域應用占比最高,達71.2%。到2030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將增長至526GWh。
此外,從原料成本來看,鈉離子電池成本較鋰離子電池成本整體可降低30%~40%。鈉離子電池材料成本構成中,正極材料及電解液占比最大,均達26%,隔膜占比18%,負極材料占比16%,集流體占比達4%。
這一點也得到了業內人士的印證。
海松資本執行董事劉曉寅對財新社表示,當前鈉電產量小、成本相對高,隨著產業規模化生產鋪開,將來鈉電還有30%的降本空間。
另外,一名有色金屬行業分析師在接受財新社采訪時也認為,若材料技術能有所突破,未來鈉電成本會進一步下降,并有望在鋰價10萬元/噸時仍據成本優勢。
目前,鈉離子電池技術還在不斷進步。就在文章發稿日,中自科技取得鈉離子電池制備方法的專利,能有效提高首次充放電效率和循環壽命,且不會引入外部鈉源,安全性高。
EV Tank認為,鈉離子電池產業鏈將在2023年和2024年完成客戶的產品驗證、良品率的提升、產業鏈各環節的培養,以及示范項目的推廣,預計將在2025年真正體現鈉離子電池的成本優勢,實現真正經濟學意義上的產業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