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2023新能源汽車第一城”的爭奪仍在繼續。
日前,上海市統計局發布《2023年10月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為102.85萬輛,增長38%。
據悉,前10月,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產量82.9萬輛,同比增長40.5%(西安尚未公布數據)。
而深圳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深圳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23.5萬輛,增長125.8%。這意味著,今年的“新能源汽車第一城”之爭,主要在深圳、上海和西安之間產生,而深圳基本上已經能夠鎖定產量第一的寶座。
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企業的底蘊、產品周期、可持續性對城市新能源汽車產量影響至關重要。”
崔東樹表示,城市間競爭的本質還是車企自身產業鏈、配套布局、規劃產量等因素的競爭,比如今年特斯拉上海新超級工廠項目的布局與正式啟動。地方政策對新能源汽車中短期銷量或相對有一定促進作用。
多位西安本地新能源汽車行業受訪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雖然去年西安成功問鼎,但從今年數據來看,多個城市的增速都很高。上述人士認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快速拉升,包括上海、西安、深圳乃至鄭州、武漢等城市,如何抓住新能源汽車發展黃金機遇,進一步鞏固城市工業基礎更為關鍵。
產業掣肘逐步破解
“起了大早卻趕了晚集。”西安本地行業受訪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說道,“新能源汽車領域,西安的規劃頗具前瞻性,早在10年前就開始大范圍推廣新能源汽車示范,同時真金白銀砸入巨額購車補貼。”
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西安市示范應用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中便規定,在西安購買、登記注冊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單位和個人將獲得財政補助。補助總額最高達車輛銷售價格60%。
西安一位本地受訪人士指出,規劃先行,無奈實際工業基礎和產業發展跟不上。過去多年內,西安本地汽車產業規模小且聚集程度低。從產業鏈環節來看,零部件生產企業數量雖然不少,但規模小且分散,未能實現體系化和聚集效應。受制于汽車工業基礎,雖然有大量科教資源,但留不住轉化不了,本地企業自主開發能力弱。綜合影響之下,西安整體新能源汽車產業表現并不亮眼。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過去10年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政策軌跡發現,在產業規模、聚集度、配套率、轉化率等方面問題,正被逐個破解。
在2014年-2017年間,西安市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多為購車金額補貼,鼓勵新能源汽車市場普及與消費,有效促進了市場規模擴大。
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汽車制造業首次突破千億大關,成為西安工業首個千億級產業。
而在2018年后,西安市針對汽車產業、產業鏈、配套率、重大項目等具體方向出臺了
《西安市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8—2025年)》、《西安市汽車產業鏈發展推進方案(2018—2025年)》、《關于推動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意見》等相關政策。
與此同時,比亞迪、陜重汽、濰柴、法士特、漢德車橋、吉利、寶能、開沃等企業新能源汽車項目密集落地西安及周邊區域。
龍頭企業的重大項目是產業聚集的重要抓手,西安對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的支持力度非常大。
比如今年年中,西安市工信局發布的《關于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申請2020-2022年度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清算的公示》中顯示,比亞迪(002594.SZ)申請補貼金額共計約66.66億元。
重大項目方面,陜汽商用車、陜重汽擴建、西安吉利、比亞迪二期、三期、四期、雷丁秦星、渭南開沃、寶能汽車、帝亞一維等一批重大項目先后落地。
對此,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各城市補貼都有相應的標準和政策,這與當地新能源汽車產售數據緊密相關。對新能源車企而言,政策利好幫助企業渡過新能源汽車成本較高及需求不足的起步階段。而在補貼的背后,車企也在為當地解決就業、創造GDP。”
配套率進一步提升
隨著產業規模擴大、配套率提升,西安新能源汽車增速逐年拉高。
2022年,西安生產新能源汽車突破100萬輛,問鼎當年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第一城”。汽車產業全年產值首次突破200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汽車產業是陜西及西安唯一一個確定有兩條省市重點產業鏈的產業,將商用車(重卡)和乘用車(新能源)兩條產業鏈作為省市級標志性重點產業鏈。
時至2023年,陜西省汽車工業協會透露,今年1-9月,陜西省新能源汽車產量72.3萬輛,同比增長42.1%,產量居全國前列,全國市場上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中,每8輛就有1輛產自陜西。
陜西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吉利汽車在陜西建設了兩個高端智能化生產基地,其生產的“銀河L7”“奔馳Smart”等產品呈現爆發式增長。陜汽年產30萬輛重卡的生產規模已躋身世界一流水平,目前其重卡在國內市場占有率提升至16.2%。
此外,法士特重型變速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70%,連續17年產量居全球行業第一位。漢德車橋生產的中重型車橋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35%,連續7年居全球行業第一位。陜汽“天行健”重卡車聯網在線數據規模超100萬輛,居國內行業第一位。
隨著西安新能源汽車產業結構不斷改善,產業鏈初現雛形。
前瞻產業研究院資料顯示,目前,西安市現有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企業21家,上游動力電池65家、電機電控436家、汽車芯片255家、車身及零部件2253家,下游充換電服務63家、汽車后市場服務335家、二手車市場2431家。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配套設施建設上,2022年西安新增充電場站200個,充電樁10000個。
在龍頭企業重大項目與政策紅利雙重加持下,產業體系不斷完善。目前,陜西省汽車工業產值超10億元以上企業近30戶,百億元以上企業9戶,千億級規模企業2戶,規模以上關鍵部件配套企業超200戶,汽車零部件及二、三級配套企業近千戶。
2020年,時任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馬鮮萍公開表示,西安汽車的零部件本地配套是32%,提升本地配套率是西安做強汽車產業的必然選擇。
3年過去,根據官方公開數據,如今西安本地配套已提升至今年的45%,目前全省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超千戶,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終端供銷兩旺
為了進一步擴大終端消費市場,2023年以來西安市先后發布多次鼓勵新能源汽車消費政策。
以最近的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八項便利措施為例,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公開表示,上述措施實施后,在辦理國產新能源汽車新車注冊登記時,可免收120元/輛的牌照費。同時下放新能源汽車業務辦理權限、擴大新能源汽車登記注冊服務網點、加大新能源號碼編排投放數量等。
此外,西安市商務局也發布通知,將正在開展的新能源汽車消費補貼活動時間延長至2023年12月31日(以購車發票時間為準)。
該細則明確,對符合參與活動條件的居民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發放一次性補貼,總額度1.5億元,對購車發票不同金額給予1000-5000元不等的補貼,發完即止。
12月16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西安市比亞迪西安高新工廠店看到,店內一層會客沙發與二層咖啡館已經坐滿消費者?,F場工作人員對本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店內顧客經常坐滿,尤其是周末,店內所有車型試駕都要提前預約且現場等待,最少也要半個小時以上。
坐落在西安市浐灞生態區的比亞迪汽車王朝網4S店工作人員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今年店內每個車型銷量都很好,尤其在西安市出臺補貼政策后,我們都會建議客戶盡快購買,然后申請補貼最多達5000元。此外,在客戶購買完新車后往往還需要回店增加安裝一些配件比如電池保護板、貼膜等,因人流量較大,我們一般建議客戶工作日來且至少提前三天預約。”
據陜西省工信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西安比亞迪在陜西已建成全球重要的新能源生產基地和完整的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其新能源高端車型“仰望U8”也于年內已正式投產,訂單超3萬輛。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32.4%,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超過了50%。在尚未見到天花板的增長空間內,新能源車企們四處布局,競逐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城市也正在發力。
原標題《新能源汽車第一城角逐:西安本地配套率拉升至45%,終端產銷兩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