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上汽集團 ( 600104.SH ) 、蔚來 -SW ( 09866.HK ) 、理想汽車 ( 02015.HK ) 、小鵬汽車 ( 09868.HK ) 、廣汽集團 ( 601238.SH ) 、比亞迪 ( 002594.SZ ) 等
本文核心數據:刀片電池、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特征對比 ; 充電基礎設施與電動汽車對比情況 ; 主要國家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特點 ; 國內外典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主要技術參數對比 ; 國內外典型燃料電池汽車主要技術參數對比等
純電動汽車技術路線
——電池技術進展情況分析
近年來,全球純電汽車市場保持快速增長,主要受兩個關鍵因素支撐:一是電池技術的提升,二是新型充電技術的普及。電池的性能關乎車輛的續航里程,是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的關鍵 ; 電池約占電動汽車近 40% 的成本,電池價格是決定電動汽車性價比的關鍵。
從電池技術方面來看,比亞迪刀片電池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綜合優勢處于行業前列的一種磷酸鐵鋰電池,于 2020 年 3 月進入量產階段,相比傳統的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體積利用率高、穩定性強、故障率低,兼顧了高安全性和長續航里程。此外,正處于研發階段、規模化量產蓄勢待發的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在電池技術領域的研究熱度居高不下。根據 Marklines 以及多家行業上市公司公司公告所披露的事實,進入 2023 年,一大批固態電池企業將交付固態電池產品,固態電池迎來大規模量產和裝車時代。同時,寧德時代于 2023 年 4 月稱,將在 2023 年 4 月 18 日開幕的 2023 上海國際車展上發布凝聚態電池。凝聚態電池是一種新型電池技術,采用了固態電解質來代替傳統電解液,相比傳統液態電池,凝聚態電池的核心就是能實現超流態,超導態,從而擁有更加優越的穩定性,傳導性,即電池更加穩定,容量更大,傳導效率更快。
——充電技術對比分析
從充電技術方面來看,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共同作用下,中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充電技術不斷提升,已建成世界上保有量最大、輻射面積最廣、服務車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根據電能傳遞方式的不同,目前電動汽車充電技術主要包括傳導充電方式的交流充電和直流充電,快速更換方式的共享換電技術,以及無線充電技術。現階段,交流充電仍是我國主要補能技術,而無線充電技術作為行業前沿技術,正處于研發試驗階段。而從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來看,2022 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整體增速較快,充電基礎設施數量較 2021 年增長 179.9%,其中,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速更快,達 225.5%。從樁車增量比來看,2022 年我國樁車增量比為 1:2.7,表明目前充電樁市場仍然處于正在擴張以滿足需求的階段。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路線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特點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傳統車向純電動汽車轉變的過渡產品,已經成為各大汽車企業應對日益嚴格的油耗與排放法規、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產品類型。國外各大車企先后制定了全系列車型插電化與混動化的發展戰略,打造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趨勢
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趨勢來看,國外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 3 個方面:混合動力技術路線的優化 ; 混合動力系統關鍵零部件的優化與集成控制 ; 混合動力系統節油率的提升。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優化方面,結合現有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多元化的特點,圍繞系統構型、機電耦合等關鍵技術對混合動力系統開展進一步優化。關鍵零部件優化與集成控制方面,采用高壓縮比、高熱效率的發動機,并對發動機、驅動電機、動力耦合裝置等關鍵零部件進行輕量化設計,使混合動力系統結構更為緊湊,傳動效率更高 ; 同時,對混合動力系統各控制單元進行集成化設計,以提高控制功率與系統的安全性。混合系統節油率提升方面,通過提升混合動力系統的混合度來保證車輛有較長的純電續駛里程 ; 同時,不斷改進混合動力系統的能量管理策略來提高車輛節油率。
近年來,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上升趨勢,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已進入產業化階段,整車性能也在不斷提升。
燃料電池技術路線
——燃料電池汽車特點
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方向,對穩定能源供給,改善能源結構,保持汽車產業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各國對其關注與重視程度都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各國氫能基礎設施建設與車輛推廣同步實施,超前部署以滿足商業化發展需要。
——國內外氫燃料電池主要技術參數對比
現階段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在部分性能上與國際水平基本同步,在燃料電池系統輸出功率與低溫啟動性能等方面仍與發達國家技術水平相距甚遠。從技術路線來看,中國車用燃料電池系統采用 " 電 - 電 " 混合的驅動模式,即燃料電池系統與動力蓄電池混合驅動的方式,以克服燃料電池系統輸出功率不足對整車性能的影響,待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突破之后,再逐步加大燃料電池系統在混合系統中所占比例,最終實現燃料電池系統全功率驅動。國內外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對比情況如下。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本文核心數據:刀片電池、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凝聚態電池特征對比 ; 充電基礎設施與電動汽車對比情況 ; 主要國家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特點 ; 國內外典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主要技術參數對比 ; 國內外典型燃料電池汽車主要技術參數對比等
純電動汽車技術路線
——電池技術進展情況分析
近年來,全球純電汽車市場保持快速增長,主要受兩個關鍵因素支撐:一是電池技術的提升,二是新型充電技術的普及。電池的性能關乎車輛的續航里程,是影響消費者使用體驗的關鍵 ; 電池約占電動汽車近 40% 的成本,電池價格是決定電動汽車性價比的關鍵。
從電池技術方面來看,比亞迪刀片電池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綜合優勢處于行業前列的一種磷酸鐵鋰電池,于 2020 年 3 月進入量產階段,相比傳統的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體積利用率高、穩定性強、故障率低,兼顧了高安全性和長續航里程。此外,正處于研發階段、規模化量產蓄勢待發的鈉離子電池、固態電池在電池技術領域的研究熱度居高不下。根據 Marklines 以及多家行業上市公司公司公告所披露的事實,進入 2023 年,一大批固態電池企業將交付固態電池產品,固態電池迎來大規模量產和裝車時代。同時,寧德時代于 2023 年 4 月稱,將在 2023 年 4 月 18 日開幕的 2023 上海國際車展上發布凝聚態電池。凝聚態電池是一種新型電池技術,采用了固態電解質來代替傳統電解液,相比傳統液態電池,凝聚態電池的核心就是能實現超流態,超導態,從而擁有更加優越的穩定性,傳導性,即電池更加穩定,容量更大,傳導效率更快。
——充電技術對比分析
從充電技術方面來看,近年來,在政策和市場共同作用下,中國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發展,充電技術不斷提升,已建成世界上保有量最大、輻射面積最廣、服務車型最全的充電基礎設施網絡。根據電能傳遞方式的不同,目前電動汽車充電技術主要包括傳導充電方式的交流充電和直流充電,快速更換方式的共享換電技術,以及無線充電技術。現階段,交流充電仍是我國主要補能技術,而無線充電技術作為行業前沿技術,正處于研發試驗階段。而從我國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來看,2022 年我國充電基礎設施整體增速較快,充電基礎設施數量較 2021 年增長 179.9%,其中,隨車配建私人充電樁增速更快,達 225.5%。從樁車增量比來看,2022 年我國樁車增量比為 1:2.7,表明目前充電樁市場仍然處于正在擴張以滿足需求的階段。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技術路線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特點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傳統車向純電動汽車轉變的過渡產品,已經成為各大汽車企業應對日益嚴格的油耗與排放法規、提高產品競爭力的重要產品類型。國外各大車企先后制定了全系列車型插電化與混動化的發展戰略,打造出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趨勢
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發展趨勢來看,國外混合動力技術的發展主要集中在 3 個方面:混合動力技術路線的優化 ; 混合動力系統關鍵零部件的優化與集成控制 ; 混合動力系統節油率的提升。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優化方面,結合現有混合動力技術路線多元化的特點,圍繞系統構型、機電耦合等關鍵技術對混合動力系統開展進一步優化。關鍵零部件優化與集成控制方面,采用高壓縮比、高熱效率的發動機,并對發動機、驅動電機、動力耦合裝置等關鍵零部件進行輕量化設計,使混合動力系統結構更為緊湊,傳動效率更高 ; 同時,對混合動力系統各控制單元進行集成化設計,以提高控制功率與系統的安全性。混合系統節油率提升方面,通過提升混合動力系統的混合度來保證車輛有較長的純電續駛里程 ; 同時,不斷改進混合動力系統的能量管理策略來提高車輛節油率。
近年來,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呈上升趨勢,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已進入產業化階段,整車性能也在不斷提升。
燃料電池技術路線
——燃料電池汽車特點
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方向,對穩定能源供給,改善能源結構,保持汽車產業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各國對其關注與重視程度都在不斷提升。與此同時,各國氫能基礎設施建設與車輛推廣同步實施,超前部署以滿足商業化發展需要。
——國內外氫燃料電池主要技術參數對比
現階段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在部分性能上與國際水平基本同步,在燃料電池系統輸出功率與低溫啟動性能等方面仍與發達國家技術水平相距甚遠。從技術路線來看,中國車用燃料電池系統采用 " 電 - 電 " 混合的驅動模式,即燃料電池系統與動力蓄電池混合驅動的方式,以克服燃料電池系統輸出功率不足對整車性能的影響,待燃料電池系統技術突破之后,再逐步加大燃料電池系統在混合系統中所占比例,最終實現燃料電池系統全功率驅動。國內外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技術路線對比情況如下。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