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國乘用純電動車的第三大動力電池系統供應商冪源科技,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
冪源科技于2009年10月在美國成立,2010年10月落地合肥。公司主要設計、制造及銷售電動汽車的定制電池系統,以及為儲能解決方案及電池管理系統(BMS),亦可根據客戶需要提供動力電池系統工程服務。冪源科技的業務擴展至快速增長的印度及美國的非乘用純電動汽車(公共汽車及卡車等)、專用車輛、工程機械及海上應用。
公司創始人周鵬,現年50歲,畢業于中科大,后來獲得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在動力電池行業擁有逾17年經驗。曾在英特爾、Cooligy和特斯拉中任工程師。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中國前總裁Heizmann于2019年6月21日加入冪源科技擔任顧問委員會成員。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2年,按出貨量計,冪源科技是中國乘用純電動汽車的第三大動力電池系統供貨商,市場份額為9.6%。2023年6月30日,我們的電池系統已為中國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包括2022年中國約十分之一的乘用純電動汽車和超過三分之一的A00級乘用純電動汽車。
在財務方面,2020年至2022年,冪源科技的營收分別為10.15億元、25.67億元和55.7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34.4%;凈利潤分別為-8894.3萬元、-6591.6萬元、1.08億元。冪源科技在2022年實現扭虧為盈。而2023年上半年呢,冪源科技營收為11.22億元,同比下降53.9%,凈虧損為377.3萬元。
此外,根據地理區域劃分,冪源科技公司營收主要來自中國市場。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冪源科技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1.3%、97.3%、97.7%及75.7%。2023年,冪源科技打算加強在印度的銷售。截至2023年上半年,冪源科技在印度的動力電池系統銷量增加至1984個。
來源:冪源科技招股書
創立以來,冪源科技已獲得全球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招股書顯示,冪源科技在2010年至2022年間,先后完成六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約1.4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KPCB、名力中國成長基金、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三星風投、軟銀中國資本、TotalEnergies SE、Mirae Asset、上汽集團、NXP等知名機構和產業方的投資。據悉,冪源科技IPO前最后一輪融資時,其估值約為7億美元。
冪源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持續開發技術;擴大年總產能;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
冪源科技于2009年10月在美國成立,2010年10月落地合肥。公司主要設計、制造及銷售電動汽車的定制電池系統,以及為儲能解決方案及電池管理系統(BMS),亦可根據客戶需要提供動力電池系統工程服務。冪源科技的業務擴展至快速增長的印度及美國的非乘用純電動汽車(公共汽車及卡車等)、專用車輛、工程機械及海上應用。
公司創始人周鵬,現年50歲,畢業于中科大,后來獲得斯坦福大學博士學位,在動力電池行業擁有逾17年經驗。曾在英特爾、Cooligy和特斯拉中任工程師。
值得注意的是,大眾中國前總裁Heizmann于2019年6月21日加入冪源科技擔任顧問委員會成員。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于2022年,按出貨量計,冪源科技是中國乘用純電動汽車的第三大動力電池系統供貨商,市場份額為9.6%。2023年6月30日,我們的電池系統已為中國超過100萬輛電動汽車提供動力,包括2022年中國約十分之一的乘用純電動汽車和超過三分之一的A00級乘用純電動汽車。
在財務方面,2020年至2022年,冪源科技的營收分別為10.15億元、25.67億元和55.74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34.4%;凈利潤分別為-8894.3萬元、-6591.6萬元、1.08億元。冪源科技在2022年實現扭虧為盈。而2023年上半年呢,冪源科技營收為11.22億元,同比下降53.9%,凈虧損為377.3萬元。
此外,根據地理區域劃分,冪源科技公司營收主要來自中國市場。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2022年及2023年上半年,冪源科技在中國市場的收入占比分別為91.3%、97.3%、97.7%及75.7%。2023年,冪源科技打算加強在印度的銷售。截至2023年上半年,冪源科技在印度的動力電池系統銷量增加至1984個。
來源:冪源科技招股書
創立以來,冪源科技已獲得全球多家投資機構的青睞。招股書顯示,冪源科技在2010年至2022年間,先后完成六輪融資,累計融資額約1.45億美元。投資方包括KPCB、名力中國成長基金、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三星風投、軟銀中國資本、TotalEnergies SE、Mirae Asset、上汽集團、NXP等知名機構和產業方的投資。據悉,冪源科技IPO前最后一輪融資時,其估值約為7億美元。
冪源科技在招股書中表示,此次IPO募集所得資金凈額,將主要用于持續開發技術;擴大年總產能;以及用作營運資金及一般企業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