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三元正極材料供應商振華新材(688707.SH)召開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公司總經理向黔新在會上回復投資者稱,四季度因產能利用率及銷量提升,公司經營情況較之前有所改善;目前的產能利用率較三季度有所上升,已超70%。
同時在振華新材新布局的鈉電板塊,向黔新表示,公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實現百噸級出貨。此前,公司在今年3月實現十噸級銷售。
三季報顯示,振華新材實現營收20.23億元,同比減少54.68%,環比增長61.57%;歸母凈利潤7338.68萬元,同比減少78.42%,環比增長168.95%,有一定邊際改善。
隨著公司業績與股價在鋰價下行中跌入谷底,定增擴產大幅縮水,振華新材在會上釋放的回暖信號能否在四季度兌現,備受市場熱議。
鈉電材料百噸級出貨
在鈉電初步商業化的2023年,振華新材“吃螃蟹”的速度趕在了第一梯隊,盡管鈉電尚處于產業化前期階段且競爭格局尚未成熟。
向黔新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實現百噸級出貨。據市場有關分析,下游出貨對象或為寧德時代。
三季度公司在投資者調研紀要中表示,公司鈉電正極合作的客戶均是行業內的頭部頂尖企業。據下游客戶反饋,公司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搭載在A00級汽車上。如果進展較快,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就能夠實現搭載鈉電的純電動汽車上市。
雖然目前為止,這部搭載鈉電的新車并未有進一步信息透露,但市場分析指出,其將搭載寧德時代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高達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在-20°C低溫環境中,保持90%以上的放電率。
今年4月,寧德時代官宣,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奇瑞車型,雙方將聯手推出電池品牌“ENER-Q”,首搭車型或為iCAR旗下車型,預計年內正式上市。
此前振華新材在機構調研中透露,如果鈉電沒有需求,公司可靈活調整為鋰電產能。從目前鈉電的進展來看,我們對鈉電的未來信心滿滿,預計大概率到 2024 年底,2025 年鈉電會迎來蓬勃發展。
如今,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車型遲遲不見蹤影,有分析認為或與鋰價暴跌、鈉電價格優勢不再有關。
鋰價俯沖10萬元關口
11月29日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下跌2000元/噸,均價報13.4萬元/噸,創今年新低。期貨方面,碳酸鋰主力合約跌破11萬關口,報109850元/噸,日內跌近4%,續創上市以來新低。
自碳酸鋰期貨今年7月份上市以來,碳酸鋰期價幾乎呈單邊下跌趨勢,屢創新低。其中,碳酸鋰2401主力合約累計跌幅達55%。近日更是出現連續加速殺跌的情況,短期的看空情緒達到頂峰。
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魏朝明表示,近期碳酸鋰期現價格下跌主要歸因于市場供需關系變化。近期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需求有所放緩,導致電池原料需求預期趨于謹慎。
在碳酸鋰價格的腰斬之下,鈉電池的成本優勢岌岌可危——正是碳酸鋰過去四年由4萬元至60萬元的史詩級行情造就了此前鈉電投資的枯木逢春。
同時也由于鋰價一路狂泄,振華新材2023年開始業績大滑坡。今年前三季度,振華新材實現營業收入52.81億元,同比減少46.68%;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759.27萬元、4103.05萬元,同比減少96.26%、95.86%。
上半年,由于下游需求放緩、行業大客戶開工率低,振華新材產銷量顯著下滑,產能利用率僅為四成左右,且被高價庫存拖累,利潤進一步虧損。
三季度釋放的環比扭虧、產能利用率上升至70%,算得上明確的回暖信號。但在鋰價持續俯沖探底之下,公司四季度業績能否如愿反彈值得探究。
會上有投資者就此話題提問,向黔新回復稱,“四季度經營情況有所好轉。”“碳酸鋰價格下跌,從長期來看有利于降低產品成本,減少采購支出,與此同時對存貨管理、采購策略制定等提出了考驗。”
兩輪問詢后定增規??s水76%
11月14日晚間,振華新材對定增方案作出調整,將本次募集資金規模從不超過60億元(含本數)調整為不超過14億元(含本數),意味著這筆再融資規模將縮水76%。
該募資投向主要為產能擴充,上交所此前對振華新材的定增兩次發出問詢函,并重點關注公司募投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合理性及緊迫性,以及本次募集資金規模的合理性。
在鋰鹽價格快速回落、終端銷量不及預期、動力電池企業庫存難消化、公司業績與產能利用率大降等因素疊加之下,其主動壓降募資規模并不意外。
由于定增募資總額大幅縮減,振華新材各大募投項目的投入規模也隨之縮水。原計劃的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義龍三期)及補充流動資金投資額分別為62.45億元、15億元,下調后分別為12億元、2億元。
在三元正極材料的擴產能軍備競賽中,產能一直是振華新材與第一梯隊的差距所在,定增縮水76%將使振華新材對技術或產線規劃做出調整。
同時在振華新材新布局的鈉電板塊,向黔新表示,公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實現百噸級出貨。此前,公司在今年3月實現十噸級銷售。
三季報顯示,振華新材實現營收20.23億元,同比減少54.68%,環比增長61.57%;歸母凈利潤7338.68萬元,同比減少78.42%,環比增長168.95%,有一定邊際改善。
隨著公司業績與股價在鋰價下行中跌入谷底,定增擴產大幅縮水,振華新材在會上釋放的回暖信號能否在四季度兌現,備受市場熱議。
鈉電材料百噸級出貨
在鈉電初步商業化的2023年,振華新材“吃螃蟹”的速度趕在了第一梯隊,盡管鈉電尚處于產業化前期階段且競爭格局尚未成熟。
向黔新在業績會上表示,公司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實現百噸級出貨。據市場有關分析,下游出貨對象或為寧德時代。
三季度公司在投資者調研紀要中表示,公司鈉電正極合作的客戶均是行業內的頭部頂尖企業。據下游客戶反饋,公司的鈉離子電池正極材料已搭載在A00級汽車上。如果進展較快,預計今年第四季度就能夠實現搭載鈉電的純電動汽車上市。
雖然目前為止,這部搭載鈉電的新車并未有進一步信息透露,但市場分析指出,其將搭載寧德時代第一代鈉離子電池。電芯單體能量密度高達160Wh/kg,常溫下充電15分鐘,電量可達80%以上,在-20°C低溫環境中,保持90%以上的放電率。
今年4月,寧德時代官宣,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奇瑞車型,雙方將聯手推出電池品牌“ENER-Q”,首搭車型或為iCAR旗下車型,預計年內正式上市。
此前振華新材在機構調研中透露,如果鈉電沒有需求,公司可靈活調整為鋰電產能。從目前鈉電的進展來看,我們對鈉電的未來信心滿滿,預計大概率到 2024 年底,2025 年鈉電會迎來蓬勃發展。
如今,鈉離子電池首發落地車型遲遲不見蹤影,有分析認為或與鋰價暴跌、鈉電價格優勢不再有關。
鋰價俯沖10萬元關口
11月29日上海鋼聯數據顯示,電池級碳酸鋰下跌2000元/噸,均價報13.4萬元/噸,創今年新低。期貨方面,碳酸鋰主力合約跌破11萬關口,報109850元/噸,日內跌近4%,續創上市以來新低。
自碳酸鋰期貨今年7月份上市以來,碳酸鋰期價幾乎呈單邊下跌趨勢,屢創新低。其中,碳酸鋰2401主力合約累計跌幅達55%。近日更是出現連續加速殺跌的情況,短期的看空情緒達到頂峰。
方正中期期貨分析師魏朝明表示,近期碳酸鋰期現價格下跌主要歸因于市場供需關系變化。近期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需求有所放緩,導致電池原料需求預期趨于謹慎。
在碳酸鋰價格的腰斬之下,鈉電池的成本優勢岌岌可危——正是碳酸鋰過去四年由4萬元至60萬元的史詩級行情造就了此前鈉電投資的枯木逢春。
同時也由于鋰價一路狂泄,振華新材2023年開始業績大滑坡。今年前三季度,振華新材實現營業收入52.81億元,同比減少46.68%;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3759.27萬元、4103.05萬元,同比減少96.26%、95.86%。
上半年,由于下游需求放緩、行業大客戶開工率低,振華新材產銷量顯著下滑,產能利用率僅為四成左右,且被高價庫存拖累,利潤進一步虧損。
三季度釋放的環比扭虧、產能利用率上升至70%,算得上明確的回暖信號。但在鋰價持續俯沖探底之下,公司四季度業績能否如愿反彈值得探究。
會上有投資者就此話題提問,向黔新回復稱,“四季度經營情況有所好轉。”“碳酸鋰價格下跌,從長期來看有利于降低產品成本,減少采購支出,與此同時對存貨管理、采購策略制定等提出了考驗。”
兩輪問詢后定增規??s水76%
11月14日晚間,振華新材對定增方案作出調整,將本次募集資金規模從不超過60億元(含本數)調整為不超過14億元(含本數),意味著這筆再融資規模將縮水76%。
該募資投向主要為產能擴充,上交所此前對振華新材的定增兩次發出問詢函,并重點關注公司募投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合理性及緊迫性,以及本次募集資金規模的合理性。
在鋰鹽價格快速回落、終端銷量不及預期、動力電池企業庫存難消化、公司業績與產能利用率大降等因素疊加之下,其主動壓降募資規模并不意外。
由于定增募資總額大幅縮減,振華新材各大募投項目的投入規模也隨之縮水。原計劃的正極材料生產線建設項目(義龍三期)及補充流動資金投資額分別為62.45億元、15億元,下調后分別為12億元、2億元。
在三元正極材料的擴產能軍備競賽中,產能一直是振華新材與第一梯隊的差距所在,定增縮水76%將使振華新材對技術或產線規劃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