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能主要是指電能的儲存。儲存的能量可以用做應急能源,也可以用于在電網負荷低的時候儲能,在電網高負荷的時候輸出能量,用于削峰填谷,減輕電網波動。能量有多種形式,包括輻射,化學的,重力勢能,電勢能,電力,高溫,潛熱和動力。能量儲存涉及將難以儲存的形式的能量轉換成更便利或經濟可存儲的形式。按技術分類,根據儲能技術能量存儲原理的不同,儲能技術可分為電化學儲能、電磁儲能以及機械儲能。電化學儲能主要是通過氧化還原化學反應進行能量的存儲和釋放,這類儲能技術運用非常廣泛,主要產品有鉛酸電池、鋰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鈉硫電池、液流電池。電磁儲能主要是靠建立磁場或者電場存儲電能,主要產品有超導磁儲能、超級電容器。機械儲能是將電能轉換為機械能的形式存儲,主要產品有抽水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
11月8日-10日,2023世界儲能大會在福建寧德舉行,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全新儲能”為主題,邀請了相關主管部門,產學研代表探討儲能市場、政策環境、技術創新、場景應用的新路徑,共同推動全球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波提出,全球能源結構加快調整,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新階段,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也對儲能產業加快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發展新型儲能對于消納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強電網穩定性,提升能源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綜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2023世界儲能大會是推動儲能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會上,寧德市舉行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63個,計劃總投資1191.2億元。涵蓋儲能電池正負極關鍵材料、結構件配套、智能裝備等上游配套;儲能電池、PACK、工商儲能與家庭儲能等中游產品生產;電動航空、電動船舶、光儲充檢、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儲能技術服務等下游新應用場景,著力構建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儲能產業發展加速
近年來,隨著風電、光伏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新型儲能需求空間迅速打開,儲能產業成為了
當前,全球能源結構加快調整,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新階段,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也對儲能產業加快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區域首席代表康博思表示,新型儲能將改變能源的生產、分配和利用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和不斷發展的領域,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保障子孫后代福祉的“關鍵與基石”。他說:“世界儲能大會為我們提供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以促進合作,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的場景和應用。”
我國儲能產業規模正快速擴大。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儲能產業鏈產值已接近2000億元;2023年上半年,新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863萬千瓦,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下一步,工信部將與有關各方一道,共同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二是注重中試驗證和場景牽引,三是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四是深化國際合作。”苗長興說。
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推動儲能技術研發,促進儲能產業全產業鏈發展。2022年,福建省鋰電池產業營收3386億,增長84.1%,已形成以寧德市、廈門市為重點區域的鋰電產業集群。
寧德在儲能賽道上搶抓機遇、率先開跑,儲能電池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40%,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寧德市“中國新能源電池之都”稱號。
近年國內儲能市場競爭激烈
從三季報業績來看,規模效應具有優勢的企業盈利相對較好,尤其體現在下游的集成等環節,如寧德時代(300750.SZ)、上能電氣(300827.SZ)、陽光電源(300274.SZ)等。其中,陽光電源相關人士向記者稱,為了保持毛利,公司儲能業務近年更多在海外市場發展。而一些電池環節企業,如孚能科技(688567.SH)、億華通(688339.SH)、保力新(300116.SZ)等,則連續陷入虧損中。
根據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儲能系統中標規模合計38.7GWh,遠超去年全年水平,且59%的中標量(以能量規模計算)來自集采。
2023年10月招標項目中,儲能系統集采規模依然較大,達6.5GWh,創今年新高,占當月儲能系統總采購量的86%,主要來自國家電投2023年度儲能系統集采。
根據Wind數據統計,A股51家儲能相關上市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的有38家;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32家,占比約62.7%,近四成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
此外,前三季度,行業整體毛利率為25.42%,而去年同期為25.72%,甚至有所微降。
近年國內儲能市場競爭激烈,為了保持毛利,公司主要精力是在拓展高價值的海外市場。據悉,今年公司通過澳洲GPS并網許可,簽約南澳最大獨立儲能訂單138MW/330MWh;簽訂英國825MWh儲能大單,儲能系統在美、英、德等成熟電力市場增長較快。
儲能產能過剩和市場增速較快,兩者并不矛盾。儲能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這一段時間里面進入的企業過多,未來洗牌是一定不可避免會發生的,但儲能市場持續發展也是確定的:一是因為隨著電力結構中的新能源占比持續提升,儲能仍存在巨大的需求;二是只要峰谷電價差存在,儲能就必然存在套利空間。
在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中,提高新能源使用效率,儲能技術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72億千瓦,同比增長93%,占新增裝機的76%。
隨著產能過剩,行業競爭加劇,據數據顯示,今年9月儲能電池的報價已接近0.4元/Wh;儲能系統報價也已經跌破1元/Wh。相關數據顯示,1小時/2小時/3小時/4小時儲能系統最低報價已低于0.9元/Wh;0.5C直流側最低報價為0.66元/Wh。
數據顯示,由于行業擴產積極,當前國內儲能電池產能已超200GWh,整體產能利用率從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戶儲電池產能利用率連三成都不到。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注重儲能的安全性。因強制配儲而采用比較差的電芯或者集成產品的情況,已經在大幅減少。
11月8日-10日,2023世界儲能大會在福建寧德舉行,本屆大會以“全球視野全新儲能”為主題,邀請了相關主管部門,產學研代表探討儲能市場、政策環境、技術創新、場景應用的新路徑,共同推動全球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蘇波提出,全球能源結構加快調整,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新階段,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也對儲能產業加快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發展新型儲能對于消納新能源、削峰填谷、增強電網穩定性,提升能源電力系統調節能力、綜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有重要的支撐作用。
2023世界儲能大會是推動儲能產業合作的重要平臺。會上,寧德市舉行了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簽約項目63個,計劃總投資1191.2億元。涵蓋儲能電池正負極關鍵材料、結構件配套、智能裝備等上游配套;儲能電池、PACK、工商儲能與家庭儲能等中游產品生產;電動航空、電動船舶、光儲充檢、海上風電、海上光伏、儲能技術服務等下游新應用場景,著力構建全產業鏈生態體系。
儲能產業發展加速
近年來,隨著風電、光伏等產業的快速發展,新型儲能需求空間迅速打開,儲能產業成為了
當前,全球能源結構加快調整,能源體系和發展模式正在進入非化石能源主導的新階段,而新能源的快速發展也對儲能產業加快發展提出了迫切要求。
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區域首席代表康博思表示,新型儲能將改變能源的生產、分配和利用方式,是一個充滿活力和不斷發展的領域,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和保障子孫后代福祉的“關鍵與基石”。他說:“世界儲能大會為我們提供一個重要的交流平臺,以促進合作,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的場景和應用。”
我國儲能產業規模正快速擴大。2022年,我國鋰離子電池儲能產業鏈產值已接近2000億元;2023年上半年,新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到863萬千瓦,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總和。“下一步,工信部將與有關各方一道,共同推動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是加快提升產業創新能力,二是注重中試驗證和場景牽引,三是優化產業發展生態,四是深化國際合作。”苗長興說。
近年來,福建省大力推動儲能技術研發,促進儲能產業全產業鏈發展。2022年,福建省鋰電池產業營收3386億,增長84.1%,已形成以寧德市、廈門市為重點區域的鋰電產業集群。
寧德在儲能賽道上搶抓機遇、率先開跑,儲能電池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40%,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會上,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授予寧德市“中國新能源電池之都”稱號。
近年國內儲能市場競爭激烈
從三季報業績來看,規模效應具有優勢的企業盈利相對較好,尤其體現在下游的集成等環節,如寧德時代(300750.SZ)、上能電氣(300827.SZ)、陽光電源(300274.SZ)等。其中,陽光電源相關人士向記者稱,為了保持毛利,公司儲能業務近年更多在海外市場發展。而一些電池環節企業,如孚能科技(688567.SH)、億華通(688339.SH)、保力新(300116.SZ)等,則連續陷入虧損中。
根據統計,2023年前三季度,儲能系統中標規模合計38.7GWh,遠超去年全年水平,且59%的中標量(以能量規模計算)來自集采。
2023年10月招標項目中,儲能系統集采規模依然較大,達6.5GWh,創今年新高,占當月儲能系統總采購量的86%,主要來自國家電投2023年度儲能系統集采。
根據Wind數據統計,A股51家儲能相關上市公司中,今年前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的有38家;凈利潤同比增長的有32家,占比約62.7%,近四成企業凈利潤同比下滑。
此外,前三季度,行業整體毛利率為25.42%,而去年同期為25.72%,甚至有所微降。
近年國內儲能市場競爭激烈,為了保持毛利,公司主要精力是在拓展高價值的海外市場。據悉,今年公司通過澳洲GPS并網許可,簽約南澳最大獨立儲能訂單138MW/330MWh;簽訂英國825MWh儲能大單,儲能系統在美、英、德等成熟電力市場增長較快。
儲能產能過剩和市場增速較快,兩者并不矛盾。儲能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這一段時間里面進入的企業過多,未來洗牌是一定不可避免會發生的,但儲能市場持續發展也是確定的:一是因為隨著電力結構中的新能源占比持續提升,儲能仍存在巨大的需求;二是只要峰谷電價差存在,儲能就必然存在套利空間。
在以新能源為主的新型電力系統中,提高新能源使用效率,儲能技術必將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國家能源局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72億千瓦,同比增長93%,占新增裝機的76%。
隨著產能過剩,行業競爭加劇,據數據顯示,今年9月儲能電池的報價已接近0.4元/Wh;儲能系統報價也已經跌破1元/Wh。相關數據顯示,1小時/2小時/3小時/4小時儲能系統最低報價已低于0.9元/Wh;0.5C直流側最低報價為0.66元/Wh。
數據顯示,由于行業擴產積極,當前國內儲能電池產能已超200GWh,整體產能利用率從2022年的87%下降到今年上半年的不足50%,其中戶儲電池產能利用率連三成都不到。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越來越多的業主開始注重儲能的安全性。因強制配儲而采用比較差的電芯或者集成產品的情況,已經在大幅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