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車業在新能源時代的產業格局調整已然提速。憑借“換道超車”的先發優勢、創新密集的技術優勢、產業鏈供應鏈的完備和高效,“新汽車城”在中國崛起成為現象級趨勢。不僅是深圳、合肥,還有更多的“新汽車城”在悄然拔節生長,集結而成中國汽車業的新優勢力量。
深圳:穩健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
記者 印朋 深圳報道
碧海藍天,笛聲悠遠,滿載新能源汽車的滾裝船,從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小漠國際物流港駛出發往國際市場。開港運營不到兩年、滾裝船出口不到一年的小漠國際物流港,汽車出口近期已經突破一萬輛。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速崛起。中國車企不僅牢牢把握住國內市場,而且憑借技術優勢搶占國際市場先機。從完善產業鏈條,到打通出海新通道,深圳市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提質增效。深圳市提出,加快建設“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到2025年,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200萬輛,年出口量超60萬輛。
瞄準全球汽車“含深量”
汽車產業迎來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趨勢明顯。今年8月,深圳市印發《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年)》,提出緊跟汽車綠色化、數字化、無人化、平臺化發展趨勢,發揮“深圳制造”的強大優勢和內生動力,加快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成為深圳經濟增長新支柱。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200萬輛,全球汽車“含深量”顯著提升,汽車產業工業產值達到萬億級規模。
深圳汽車產業發展基礎雄厚。近年來,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高速增長,2022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值達2154億元,同比增長125.1%;新能源汽車產量達87.47萬輛,同比增長170.0%。
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態圈初具規模。據統計,深圳新能源汽車產業年產值千億元企業有1家、百億元以上企業有7家、10億元以上企業超過20家,形成了龍頭企業引領、產業鏈供應鏈高度協同的產業生態圈。
深圳市工信局局長余錫權說,在硬件方面,深圳構建了新能源汽車“三電”核心技術鏈條閉環,覆蓋電芯模組、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電機電控等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各環節;在軟件方面,深圳大批電子信息和互聯網、人工智能企業進入智能駕駛軟件開發領域。
從整車企業比亞迪、動力電池企業欣旺達、電芯結構件企業科達利,再到材料企業新宙邦、德方納米、貝特瑞等,這些企業構建了囊括整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自動駕駛、智能座艙、充電基礎設施、汽車后市場等領域的完整產業鏈。
“從把車造出來,到把車賣起來,再到把利潤做起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不斷進步。只有掌握核心技術和產業鏈管控能力的車企,才能給消費者提供品質良好的汽車。”比亞迪騰勢汽車總經理趙長江說。
深圳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金融扶持力度也在不斷增強。今年2月,中國人民銀行深圳市中心支行聯合深圳銀保監局、深圳證監局、深圳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和國家外匯管理局深圳市分局印發《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將進一步優化面向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到2025年逐步形成“零部件原材料-整車生產-終端應用”全產業鏈金融布局。力爭經過5年時間,間接融資、直接融資、跨境金融、保險保障等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需求更加匹配,資金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金融支持產業融合集群發展能力明顯提升。
發力智能網聯“下半場”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認為,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是智能化。今年8月,王傳福在比亞迪總部宣布,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
比亞迪總部位于深圳市坪山區。汽車智能網聯化趨勢中,這里再次沖在時代浪尖。目前,坪山成為國內首個同時允許智能網聯汽車“可全域、可上路、可簡化、可無人、可商試”的區域。這意味著坪山區全域開放440公里道路率先開展全無人商業化試點。
在深圳市坪山區,自動駕駛應用場景已深入日常生活。自動駕駛小巴串聯坪山區政府與坪山高鐵站,無人配送車穿行在坪山的大街小巷,無人環衛車按照規劃線路清掃道路……
根據《深圳市推進智能網聯汽車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的“雙百示范”工程目標,到今年年底,深圳推出100輛以上自動駕駛出租車和100輛自動駕駛公交車。
智能網聯汽車已在深圳駛入法治化軌道。《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自去年8月份施行,自動駕駛汽車在深圳開始“有法可依”。自動駕駛在深圳不僅可以上路,而且可以上高速路。深圳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路段不斷“擴容”,近期開放南坪快速、水官高速、廣深沿江高速等高快速公路89公里。
截至今年8月,深圳市累計向15家企業、325輛智能網聯汽車發放道路測試及示范應用通知書,與去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實施之初相比,增長170%。深圳累計開放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道路771公里,同比增長20%。
深圳智能網聯企業注冊數量達4700余家,占廣東全省80%,集聚華為、騰訊等頭部互聯網企業。智能網聯汽車被列為深圳“20+8”產業集群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2022年,深圳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增加值達511.46億元,同比增長46.1%,增長率在20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位列第一。其中,坪山區占比近半,位于坪山的比亞迪等企業加速向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發力。
構筑汽車出口“橋頭堡”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新能源汽車出口成為中國外貿的新亮點,港口汽車滾裝業務也迎來爆發式增長。
深圳市深汕特別合作區9月28日宣布,位于該區的深汕小漠國際物流港汽車出口突破10000輛。同日,深汕比亞迪汽車工業園二期舉行了首車下線儀式。
深汕小漠國際物流港是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車城”的重要支撐,一期工程于2021年12月28日正式開港運營,2022年12月23日正式成為國家一類開放口岸。今年1月4日,小漠港實現第一艘滾裝船出口。
深汕特別合作區管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小漠國際物流港定位打造成為深圳港東翼發展核心港、粵港澳大灣區東部門戶港、華南外貿汽車滾裝樞紐港,未來將打造成國際汽車貿易樞紐中心。據預計,到2025年,小漠國際物流港將實現汽車外貿年運輸量超過30萬輛,到2030年,實現汽車外貿年運輸量突破100萬輛。
目前,廣東鹽田港深汕港口投資有限公司與華南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等四家企業簽訂汽車出口戰略合作協議,將進一步促進深汕港口和航運業的發展,共同開拓汽車出口市場,提高運輸效率和服務質量,做大做強深圳汽車航運業務,助力打造全球領先的汽車航運物流樞紐。
深圳提出,努力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橋頭堡”,加快構建深圳汽車“產供銷、內外貿、上下游”一體化發展體系,以產運貿一站式出口基地為依托,拓展合作國內外龍頭車企,拓展汽車出口運輸航線,加快打造以新能源汽車為核心的交易、整備、檢測、物流、金融一體化出口基地,加快構建以“買全球、賣全球”為特色的現代化汽車產業體系。
合肥:加速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重要聚集地”
記者 郭晨 合肥報道
大眾汽車集團投資約10億歐元,成立聚焦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創新與采購的新公司;大陸集團持續推進合肥四期項目……近年來,安徽合肥市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吸引不少德國知名企業前來投資。
“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汽車工業強國,新能源時代已經來臨。”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葛皖鏑說。大眾安徽新能源汽車項目計劃總投資231億元人民幣,主要用于研發中心、生產基地等投入。
今年7月,合肥市代表團前往歐洲考察,在德國重點參觀訪問了大眾汽車、大陸集團等知名跨國企業,商談進一步深化這些企業在合肥的投資與合作。
近日,德國大陸集團輪胎事業部總裁克里斯蒂安·科茨到合肥進行回訪,進一步推進該企業在合肥的投資計劃。雙方商定將搶抓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機遇,加快建設大陸集團合肥四期項目,并謀劃后續汽車電子、研發中心等項目。
專家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中德合作與投資提供了新機遇,這背后是中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優勢轉化為產業趨勢的一種體現。
“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實際由智能、電動、汽車三個大類產業組成。這三個大類的產業均需要市場規模、供應鏈基礎、人才和技術、產業政策四項元素支撐。中國擁有完善的三個大類產業,且每一類產業都擁有上述四項元素和有力的條件支撐。”蔚來合肥區域總經理余東明介紹。
今年1月至8月,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44萬輛,同比增長3.8倍,預計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77萬輛左右,汽車集群營收突破3000億元。目前,合肥擁有大眾(安徽)、蔚來、比亞迪等一批整車企業,集聚產業鏈企業500余家,從業人員約10萬人。合肥正在加速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重要的產業聚集地之一。
今年7月,安徽省提出將汽車產業作為“首位產業”,加快建設新能源汽車強省,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進一步提速。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汽車工業處處長馬翠兵表示,安徽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整車生產以及產業鏈優勢明顯。安徽所在的長三角區域作為中國重要的汽車生產重點區域之一,集聚了中國近四分之一的零部件配套企業。安徽正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大眾安徽的投資決定得益于安徽省和合肥市政府為外資企業創造的良好投資政策及市場環境。各級政府給予了我們很大力度的政策優惠,推進了項目的快速進展。他們還提供了非常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葛皖鏑說。
與此同時,圍繞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德雙方也加強了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2021年7月,合肥學院、合肥經濟技術開發區、大眾汽車共同成立了合肥學院大眾學院,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新能源汽車專業人才。首批大眾學院“種子工程師”學生順利畢業并入職大眾安徽,負責研發新能源汽車項目。
近期,中國德國友好協會組織了大眾、寶馬、奔馳等知名企業來到安徽考察并洽談合作。中國德國友好協會會長史明德表示,協會將充分發揮紐帶平臺作用,進一步推進德國企業和安徽在新能源汽車、職業教育、青年交流等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