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舉辦亞運會的盛名之下,杭州還有另一個頭銜:亞洲最適合騎行的城市。它來自全球自行車指數列出的榜單,杭州名列第七,亞洲第一。杭州為何最適合騎行?其中的關鍵原因便是城市道路對騎行者十分友好。廣州今年的一項重點民生議題是電動車管理,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如何更好便利騎行者的角度,杭州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杭州的道路分為三類: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三類道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互不打擾,很少見到有電動車隨意逆行,與機動車、行人搶道。
杭州是如何做的?第一,劃分專門的非機動車道,并用石墩等將非機動車道與機動車道隔開,做到了只有非機動車能夠在非機動車道行駛。廣州有些地方雖然劃分了非機動車道,但很多只是畫了一條線,并沒有用障礙物對不同屬性的道路做限制,這使得非機動車道經常成為汽車的停車位或被它們占用,導致非機動車道實際上并沒有真正發揮效用。
第二,為了避免機動車往非機動車道開,除了區隔出一條專門車道外,杭州還通過交通道路指示牌標注機動車禁行,并在路口設置攝像頭,以此防止機動車輛違法。
第三,杭州的非機動車道設有垃圾桶、雨棚,充分將騎行者的需求考慮到道路設計中,這是一種場景思維、用戶思維和服務思維的體現,非常人性化。
第四,杭州非機動車道類似于石墩這樣的區隔物是覆蓋全城的,并非只有中心城區的幾條路。例如,在西湖周邊,區隔物是石墩,在蕭山區,區隔物是綠植,其他的一些區域就可能變成了欄桿。總之,非機動車道一定是與機動車道隔開的,電動車、自行車可以在杭州很便利地出行。
而廣州由于沒有專門的非機動車道,或者即便有也易被機動車搶占,致使非機動車特別是電動車只能在人行道、機動車道上行駛。于是,汽車車主怕被電動車剮蹭,電動車車主怕跟汽車發生碰撞,行人怕被人行道上的電動車撞,再加上公交車上車下車的乘客都要注意身后的電動車,安全隱患很大。
對于廣州來說,非常需要對道路進行再劃分,保障公眾的出行安全。現在的問題不是管理不善帶來的,而是資源不足帶來的。具體來講,廣州要劃出專門的非機動車道,并且像杭州那樣把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隔開,保證互相不占道、不搶道。
廣州劃專門的非機動車道,可能會面臨這么幾個問題。首先,公交車站放哪兒。在杭州,公交車站是被放在機動車道和非機動車道中間的隔離帶上,這點廣州也可以學習。其次,廣州城區有很多樹木,特別是老樹,同樣可以考慮用綠植圈出一條天然的隔離帶。
最重要的是,由于廣州的城市規劃最開始就沒有為非機動車道留出位置,這可能導致城區缺少空間單獨開辟非機動車道。但問題總歸是要解決的,一些機動車道未必就需要那么多條車道,一些人行道也未必就需要那么寬,實際上很多人行道并沒有充分被行人利用,反倒成了批量閑置的共享單車停車場。總之,還是要依據實際的車流、人流情況挖掘存量,開拓增量。
當然,鑒于現實情況,讓廣州一夜之間變出一條專門的非機動車道并不現實,但可以制訂一個總目標,一點一點地分區域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