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下午,海口市一輛電動公交車在公交站旁起火自燃。據了解,涉事車輛司機及時疏散乘客,避免了人員傷亡。而在事故發生時,有兩名路過的公交車司機參與了滅火。
什么樣的銅鋁復合暖氣片好?
↑事故現場 圖據網絡
23日夜間,涉事公交車所在線路的負責人向紅星新聞記者透露,初步判斷公交車疑似“高溫、高壓導致電池起火”。此外,涉事車輛于本月21日剛做過車輛檢查。事發后,同路線公交車均停止運營,等待下一步檢查。
救火司機回憶滅火經過
稱用盡消防器材仍難撲滅
據南國都市報報道,8月23日15時50分許,海口公交集團17路瓊A76×××公交車行駛至西站公交站時,司機發現儀表盤出現異常后立即下車查看,發現車輛尾部電池冒煙。為確保乘客安全,公交司機立馬打開車門疏散車內4名乘客,并拿起車載滅火器進行滅火。此時,途經的2路瓊A59625和35路瓊A01190D兩輛公交車司機發現前方車輛冒煙后,也一同停車幫忙滅火。
23日夜間,紅星新聞記者聯系到上述參與救火的兩位公交車司機。據公交司機王先生回憶,23日下午3點50分左右,其駕駛著2路瓊A59625公交車正要駛入海口汽車西站公交站臺,看到前方站臺旁有公交車著火了,“我到西站那里過紅綠燈,看到前面有位公交車司機在滅火,我就在車站附近停下來了。后來那位(17路)司機找過來向我要滅火器,我就把車上的滅火器全部拿下來,幫他滅火。”
王先生說,他第一時間詢問了那位17路司機“車上是否有人”,后者說“沒有”。此外,王先生還說,涉事車輛起火部位為公交車尾部,“一開始那個火不大,我們當時用滅火器滅,車后蓋有火花,還有火從最后那個玻璃窗冒出來。后來火變大了,我就用車上的滅火彈,4個滅火彈全扔下去了,也滅不了。”
另一位參與救火的公交司機何先生則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事故發生后不久,其駕駛著35路瓊A01190D公交車來到了現場,“我在距離涉事車輛30多米處把車停了下來,當時看到17路公交車車頂冒著小火苗,但等我準備拿滅火器去救火時,那火就一下子燒得很猛。”
何先生說,當時他并沒多想,打開車門后便拿著滅火器與滅火彈趕了過去。由于火勢過大,他不能靠近使用滅火器,只能將滅火彈拋進正在燃燒的17路公交車里。“那種滅火彈里面有粉末,高溫燃燒后會爆掉(達到滅火的效果)。滅火彈扔完后我們都沒辦法了,只能站在那里,看著火燒。”
何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火災最終被隨后趕到的消防人員撲滅,“我到了幾分鐘后,消防車就到現場了。我們一直等到消防人員把火滅了,清理了(現場)我們才走。他們(消防人員)花了40多分鐘才把火滅完。”
據當地媒體報道,23日15時51分,海口市消防救援支隊指揮中心接到群眾報警后,立即調派消防救援力量趕赴現場處置,從而將火勢控制并最終撲滅。此外,該起事故并未造成人員傷亡及被困情況。具體起火原因相關部門還需進一步調查。
24日上午,為進一步了解情況,紅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海口市消防救援支隊未果。
自燃原因疑為高溫導致電池起火
事發后同路線公交車均停止運營
23日夜間,紅星新聞記者從海口公交集團17路公交車隊了解到,目前該起事故的起火原因經初步判斷疑與公交車電池有關,“我們的初步結論跟現場的119(的判斷)一樣,懷疑是電池由于高溫、高壓發生起火。”
該車隊相關負責人稱,涉事17路公交車司機在公司工作已有10年左右。而涉事的17路公交車在本月21日剛做過車輛檢查。事發后,公司已將17路公交車全線停止運營,等待下一步檢查,“下午5點半,公司讓所有17路電動車回到站里,不給發了,在半路的也掉頭回來。”
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17路線路會暫時安排其他線路的公交車代替接送乘客。
何先生說,公交公司會對新能源公交車進行定期保養,“每個月要搞兩次一級保養,包括車的性能、電池電路、方向(盤)、手動軸、空調等都要檢查,還要除塵。”
另據王先生透露,電動公交車電路電池如果出現故障,駕駛臺屏幕上會顯示出來。而他們也需要上報公司,由公司跟維修廠進行聯系。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新能源車自燃事故,有關部門曾出臺相應的監管政策。2020年6月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關于開展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工作通知》,要求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動力電池供應商,重點對已售車輛、庫存車輛的防水保護、高壓線束、車輛碰撞、車載動力電池、車載充電裝置、電池箱、機械部件和易損件開展安全隱患排查工作,并根據車輛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技術手段,降低車輛起火風險。“對于出租車、網約車、物流車、公交車等高使用強度的運營類車輛,應按照行駛里程和監測平臺數據分析結果設定排查比例。行駛10萬公里以下的排查比例不低于5%,行駛10-20萬公里的排查比例不低于10%,行駛20萬公里以上的不低于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