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以扎實的調查研究推動高質量發展,是對人民負責、站穩人民立場的應有之義。
上海大調研“調研手記”專欄今日關注閔行區江川路街道的南洋博仕欣居,該小區車位配比1:0.4,停車難也是“老大難”。如何挖掘區域資源、盤活公共存量?來看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顧倩倩的調研手記。
參與式規劃、常態化互助,共解“停車之苦”
江川路街道博仕欣居居民區黨總支書記 顧倩倩
南洋博仕欣居建成于2005年,規劃總戶數988戶。小區內現有停車位420個,其中206個地下車位,214個地面出租車位,車位配比1:0.4。多年來,小區停車難問題始終停留在社區治理問題“榜單”首位,近半年通過12345市民熱線、居委接待等不同途徑,就收到小區停車相關訴求案件20余件。
每天晚上,地面有二三十個空著的固定車位,晚歸的業主卻沒地方停車,只能見縫插針停在路邊;而停在車位里的居民早上出門,車輛被亂停亂放的車輛堵住,只能打電話通知鄰居來挪車……如此這般的小區停車常態,真是讓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何在小區這寸土之間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引發了我們對盤活資源、創新管理的思考。
堅持采用“笨”辦法
社區工作要有足夠的耐心和韌勁去對待。我有一個“笨辦法”,就是多跑腿,直接到群眾當中去,聽聽他們需要什么。針對停車難這個問題,作為社區的“當家人”,我帶領黨總支“一班人”樹立要敢碰硬、動真格、抓到底的思想,在小區內開展多次實地走訪,并會同居委、業委會、物業和居民代表一起溝通交流。
經過一輪又一輪地研究、比對,綜合考慮了小區布局、居民人數、停放時間等各種實際情況,最終我提出建議,要在小區現有硬件基礎上,制定小區科學停車方案,進一步優化管理水平,組建文明停車志愿者團隊,努力減輕小區停車管理壓力。
約請機制打開治理思路
面對車輛進出擁堵問題日益突出,我們反復商討,一致認為取消地面固定車位迫在眉睫。但是如何說服地面固定車位的業主放棄現有權利,我心里也打起了鼓:“車位爭端”會否引發業主矛盾升級?“管理方案”會否難以落地?……
面對這件棘手的事,我沒有急于求成,而是先理清思路——因為缺乏專業的意見支撐,所以我們推進工作的底氣不足。于是,我帶領社區黨組織通過約請機制,一方面,召開小區“取消地面固定停車位”專題會,邀請街道自治辦、城建中心(房管所)、小區“四位一體”成員及居民代表也共同參加會議。會上,城建中心(房管所)表示,既然老百姓(28.570, -0.30, -1.04%)對于設置地面固定車位意見較大,那就通過召開業主大會重新制定停車規約來緩解居民停車矛盾。
另一方面,我們挖掘區域資源,盤活公共存量,邀請街道城建中心(房管所)牽頭與附近“大零號灣”園區協商,博仕欣居的部分車輛錯峰時段停入園區,價格參照小區。正是依托街道層面的指導和幫助,不僅一下子打開我的治理思路,更是讓居民感受到了黨組織的感召力、組織力、向心力,紛紛認可點贊。
階梯式收費見成效
為進一步制訂與提升小區停車管理細則,我們召開了“停車管理辦法修訂”聽證會。經過幾次反復的討論研究,明確了開展階梯式收費,收費標準由原來的統一150元,更改為第一輛150元、第二輛300元、第三輛以及租客車輛600元。考慮到小區老年居民居多,有不少子女或家屬定期前來探望,故針對此類“探親車輛”3小時內免費停放。
隨著今年6月1日《停車管理規定草案》的通過,“四位一體”為了使停車新規順利落地實施,用了一個月的時間進行了準備工作。社區黨總支還邀請了小區業委會、黨員、樓組長、居民代表等志愿者共同參與此次停車秩序維護行動。
值得一提的是,小區居民李師傅是一位司機,他建立了小區車主互助微信群,邀請小區所有有車業主加入。通過分辨ABC類車位(大中小),每天堅持在群里打卡空余的車位數和具體位置,幫助大家準確掌握小區的停車位置,目前群人數已達到200余人。
自小區實施新的停車規則后,小區的停車位得到了充分利用,這讓不少曾經因晚歸而找不到車位的業主們贊不絕口。看到現在有車的居民都敢放心大膽地開著車出門了,不用再為回家后找不到停車位而擔心,也不用再為想辦法占車位絞盡腦汁,我感覺一切努力沒有白費。
小區實施新的停車規則后,停車位得到了充分利用(前后對比圖)小區實施新的停車規則后,停車位得到了充分利用(前后對比圖)
通過調研走訪,我們發現問題、為居民解決問題,和居民群眾的距離變得更近了、感情變得更親了。實干源于責任,更在于敢于擔當。居民們親切的招呼、期盼的眼神總是深深打動著我,這也是推進工作的不竭動力。在今后社區治理實踐中,我們要把調查研究的功夫下深下透,把準百姓需求之脈,并且讓居民共同參與社區規劃,以志愿強化社區互助,共同締造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