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隨著年產三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首期(一萬噸)項目建設順利完成,科力遠成功邁出了鋰電與儲能領域的關鍵一步,為打造鋰電強鏈、構筑大儲能生態體系奠定基礎。
中國電池工業協會副理事長王建新表示,項目建成恰逢其時,對滿足行業發展需求、保障原材料供應具有重要意義。“隨著能源結構加快轉型,儲能的成長性與成長空間都將大于新能源汽車,對碳酸鋰的需求將持續提升。”
夯實儲能根基
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374.7萬輛,同比增長44.1%。從動力電池產量來看,磷酸鐵鋰電池累計產量193.5GWh,占總產量的65.9%,累計同比增長53.8%。在儲能領域,上半年電化學儲能快速增長,儲能電池累計銷量達31.5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累計銷量31.2GWh。受上游需求拉動,國內碳酸鋰產量達到21.75萬噸,同比增長40.5%。
面對“雙碳”發展機遇,科力遠聚焦產業鏈核心要素,積極構建鋰電上游和終端儲能兩大產業鏈關鍵支點,形成上游資源驅動和終端儲能拉動的產業協同,提升儲能綜合競爭力。
2022年6月24日,科力遠與宜春市經開區、宜豐縣人民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加快鋰電全產業鏈布局。隨后由控股子公司金豐鋰業在宜豐投資13億元,打造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的產銷能力。
2023年7月28日,科力遠順利完成首期一萬噸電池級碳酸鋰建設目標。在科力遠還握有4座含鋰瓷土礦采礦權證的前提下,該項目的建成也宣告其成功打通了鋰電上游,掌握了核心資源,為加快推進儲能業務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儲能仍面臨挑戰
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新增裝機1.09億千瓦,占全國新增裝機的77%,并帶動儲能持續高增長。GGII數據預測,儲能領域未來3年的復合增速將超過70%。
王建新表示,隨著能源結構加快轉型,儲能的成長性和發展空間都將超過新能源汽車。但同時,儲能自身也面臨諸多發展課題,需要源網荷儲互動,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以破解能源發展的“不可能三角”。
據了解,目前儲能主要面臨三大挑戰:一是碳酸鋰價格波動大,導致集中式儲能大量棄標,影響產業鏈良性發展;二是儲能項目具有“新基建”屬性,資金需求大、投資成本高,企業資金負擔重;三是產業鏈核心技術亟需提升,安全性有待持續驗證。
推動大儲能戰略
科力遠董事長張聚東表示,面對儲能發展的系統性挑戰,無論是產業鏈個體的單打獨斗,還是產業生態單獨環節的局部優化都難以有效應對。
為此,科力遠立足“開放共享”的CORUN理念,基于核心技術與核心資源,搭建大儲能平臺。通過橫向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科力遠組建儲能產業聯盟和創新聯合體,共建資源、技術和供應鏈平臺,形成包括鋰礦、電池材料、電芯、儲能系統和電池回收的閉環強鏈,保障產業鏈穩定性,破解成本和安全痛點。同時,縱向攜手地方政府、各方資本成立大儲能產業基金,解決資金課題。通過打通儲能產業發展的“第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大儲能模式可實現資源共享、效益均衡、共同破局。
目前,科力遠已基于大儲能模式,與深圳能源集團、南方電網深圳供電局、華為數字能源等發起成立了粵港澳大灣區電化學儲能產業聯盟,被認定為湖南先進能源材料產業集群龍頭企業,并與國家電投等“五大六小”電力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儲能訂單陸續落地。
科力遠近日發布定增公告,將加快開展年產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3GWh儲能系統產業化項目、大數據智慧儲能管理系統技術開發項目和新型儲能電池研發及中試項目建設,在原材料保障能力、成本控制能力、技術驅動能力等多個維度構筑核心競爭力,提升電化學儲能系統的安全性、經濟性和技術先進性,賦能大儲能事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