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國家,新能源汽車充電1美元,可以跑50—60公里。但如果是燃油車,則要花費數倍成本。”來自厄瓜多爾的采購商大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當地人對新能源汽車有很大興趣。
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在第135屆廣交會現場,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成為全場最火的板塊。純電超跑、多用途汽車,三輪、四輪商用車,甚至新能源重卡都被搬進展廳,讓人應接不暇。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表現亮眼,純電動汽車出口24.8萬輛,同比增長7.3%;插混汽車出口5.9萬輛,同比增長2.6倍。
記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盡管部分國家對我國筑起了較高的貿易壁壘,但對多數車企而言,海外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遠沒有飽和,出口仍是一片“藍海”。
廣汽國際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衛海崗表示,2023年對于廣汽而言,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起步期,今年將邁入加速期,爭取跑出加速度。“東南亞是一個比較合適的起點,目前,我們在非洲和東南亞已布局了多家組裝廠。”
石油出口國采購商關注新能源車:論價格和質量中國汽車是第一選擇
洛什卡里耶夫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采購商,在中國工作了5年。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曾經在天津購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后來在哈薩克斯坦也開了一家電動自行車店。“我來廣交會主要是找一些新產品,我很關注質量、設計和中國工廠的運作方式。”
“在我們國家,中國新能源汽車很受歡迎,比如比亞迪、奇瑞等,有很多不同的選擇。”洛什卡里耶夫對記者表示,如果論價格和質量,中國汽車是他的第一選擇。相比于歐洲和美國,中國汽車沒有那么高的價格,但質量差不多,甚至更好。
“價格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這也是我來中國參加廣交會的原因。”玻利維亞采購商羅哈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中國是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新能源汽車前景好,車型選擇也很豐富。他這次更關注純電和混動車型。
羅哈斯告訴記者,在玻利維亞,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時間讓大家知道新能源汽車究竟有多好。“我原來是做摩托車配件的,剛開始接觸新能源汽車。”
在金彭汽車展臺,大衛指著一輛微型純電乘用汽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厄瓜多爾山路比較多,所以汽車的動力要足。這種鋰電池微型汽車,剛好能滿足當地人的使用需求。
“1萬美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車在我們國家最暢銷。”大衛對記者表示,此前,已經采購過中國的電動汽車,反饋很好。“我們這次計劃繼續采購40輛,包括貨運三輪車,期待今年下半年能夠交付。”
而來自阿塞拜疆的采購商阿馬多夫則更加關注新能源汽車在出租車領域的使用。他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該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城市里的出租車已經使用了很多年,非常老舊。
“目前,新能源汽車在我們國家的普及率還不高,更多的是汽油和柴油車。”阿馬多夫表示,自己很關注新能源汽車在出租車領域中的應用,因為這個領域需要更加環保和現代化的汽車。
與歐美汽車PK:中國小微型電動車“卷”進歐洲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受歐美貿易限制性措施影響,多數新能源汽車和出口貿易企業出于穩妥,選擇將南亞、東亞、非洲、南美等作為出口投放的主要目的國,但有些企業仍然堅持做歐洲市場,甚至反饋“賣得很好”。
“目前,我們的主要市場還是在歐美國家,歐洲區域更多一些。”金彭集團海外品牌負責人侯大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歐美國家對金彭的產品比較喜歡,從實用度、使用度和適用度來講,比較符合當地的需求。
談到如何能在歐洲市場保住訂單和份額,侯大富對記者表示,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有供應鏈體系是核心競爭力。“從電機、電控,到車廂生產、焊接、沖壓、涂裝、總裝都由我們自己來完成,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成本和質量。”
“歐洲市場的利潤是比較高的,整個歐洲市場占我們出口銷量的70%左右。”侯大富對記者透露,歐洲的人工、土地成本很高,生產這類汽車并不劃算。“我們算是填補了這一細分賽道的空白,而且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高度定制化生產。”
除了價格優勢,拿到當地的認證同樣非常重要。
從事汽車出口業務的成都中鑫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孫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幾年,國內做微型電車出口的廠商有所增加,這些廠商會先完成歐盟認證,這是汽車能在當地上牌的前提。
“單一的品牌,如果不是主機廠授權,做認證費用是非常高的,動輒上千萬元。”孫含向記者透露,國內一些中大型新能源汽車,因為認證等方面的原因,在歐洲市場反而賣不過小微型電動汽車。
新能源車企出海變局:從整車出口轉向海外建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2020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步伐越走越快,出海“航路”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2020年左右,我們的業務主要在中東,之后就‘轉戰’到中亞,去年一整年都在布局中亞。”孫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
談到下一步的布局,孫含非??春脰|南亞。“上個星期我剛從東南亞回來。東南亞國家對燃油車的關稅比較高,電車關稅較低,就目前而言,我們覺得東南亞市場是非常好的。”
另一位做汽車出口業務的海外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幾年中亞地區汽車銷售確實很火爆,不少車商選擇在中亞做轉口貿易,通過中亞國家再出口到俄羅斯,這樣在流通上成本很低。“但隨著俄羅斯政策調整,今年可能會有較大變化。”
記者了解到,俄羅斯政府明確,從歐亞經濟聯盟國家進口汽車至俄羅斯未如實申報關稅的部分,將作為報廢稅的一部分進行計算,該新規對自然人和法人將強制適用。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2024年2月13日第152號決議,俄羅斯政府調整了輪式車輛報廢稅繳納規則,該規定于2024年4月1日生效。
有貿易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如果把報廢稅計算進去,最終的稅費可能會占汽車出口價格的40%以上,在中亞做轉口貿易,利潤會受到一定擠壓。
作為汽車出口業務的“先頭部隊”,貿易商往往是最敏感的一類群體。而頭部車企出海方向的調整,則更能反映行業的動向和思考。
衛海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汽選擇了整車出口與現地化運營并行的深度出海之路,要求海外市場在研發、銷售等層面做到足夠的本地化。目前在非洲和東南亞已布局多家組裝廠,其中尼日利亞、突尼斯已實現首批車輛下線交付;廣汽埃安泰國工廠已動工,第一期工程計劃今年7月建成。
談及下一步規劃,衛海崗對記者透露,廣汽將在海外站穩歐洲、亞太、獨聯體、中東非洲、中南美洲5大市場版圖,深耕至少12個萬輛級戰略市場,到2030年挑戰50萬輛海外銷量目標。
新能源車配件海外市場火爆:燃油車配件企業拓展充電樁業務
“到這里,我就像到了一家一站式商店,總能找到我想要的產品和配件。”在信義玻璃展臺,來自北非的采購商托特(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托特指著墻上懸掛的一片汽車擋風玻璃對記者表示:“我們國家對這種產品有需求,我試著向一家公司提供樣本,以幫助客戶獲得訂單。”
隨著中國汽車出口步伐不斷加快,海外市場對汽車售后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尤其在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除了整車出口,產業鏈出海也成為一個新趨勢。
“我們的玻璃有幾萬種型號,能夠覆蓋全球主流汽車品牌。”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區域銷售經理黃文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年來,公司聚焦海外汽車售后市場,中東、非洲、歐洲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都很大,去年銷售量增長了約10%。
“海外的經銷商、修理廠是我們主要的客戶群體。”黃文嘉進一步對記者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到海外,玻璃的破損率也在提高。尤其是隔熱、鍍膜、抬頭顯示等高附加值玻璃,海外售后市場的需求量很大,幾乎是供不應求。
“我們公司做燃油車配件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但2020年以來,海外對充電樁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上海廣為電器集團負責海外業務的王經理(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他們的調研,歐洲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的比例只有7.6: 1,也就是7.6輛車才對應1個充電樁。
“同一個充電樁,在中國做跟在歐洲做成本相差3倍左右。”王經理進一步表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充電樁確實在“關稅清單”里,但公司仍不愿放棄歐美市場。因為這些市場對家用充電樁的需求量很大,歐洲市場占其出口份額的80%左右。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秘書長孫曉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廣交會所展示的不僅僅是一輛車,而是整個汽車的產業鏈。中國汽車出口經歷3年的高速發展,基數已經比較高了,去年是500萬輛規模,今年有望達到600萬輛。
“參考國際經驗和趨勢,汽車單純以貿易方式出口是存在‘天花板’的,所以投資要跟上。”孫曉紅進一步對記者表示,未來,汽車“出海”應當是貿易和投資并存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出口整車,還要打包產業鏈,甚至實現本土化生產、銷售,在投資目的國設廠。
孫曉紅預測,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增速大約在15%—20%。“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頒布‘禁燃令’,疊加國內車市競爭加劇,車企尋求海外增量市場的意愿加強,新能源汽車出口的表現依然值得期待。”
作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和“風向標”,在第135屆廣交會現場,新能源汽車及智慧出行展區成為全場最火的板塊。純電超跑、多用途汽車,三輪、四輪商用車,甚至新能源重卡都被搬進展廳,讓人應接不暇。
剛剛過去的一季度,中國汽車出口表現亮眼,純電動汽車出口24.8萬輛,同比增長7.3%;插混汽車出口5.9萬輛,同比增長2.6倍。
記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盡管部分國家對我國筑起了較高的貿易壁壘,但對多數車企而言,海外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遠沒有飽和,出口仍是一片“藍海”。
廣汽國際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衛海崗表示,2023年對于廣汽而言,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起步期,今年將邁入加速期,爭取跑出加速度。“東南亞是一個比較合適的起點,目前,我們在非洲和東南亞已布局了多家組裝廠。”
石油出口國采購商關注新能源車:論價格和質量中國汽車是第一選擇
洛什卡里耶夫是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采購商,在中國工作了5年。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他曾經在天津購買了一輛電動自行車,后來在哈薩克斯坦也開了一家電動自行車店。“我來廣交會主要是找一些新產品,我很關注質量、設計和中國工廠的運作方式。”
“在我們國家,中國新能源汽車很受歡迎,比如比亞迪、奇瑞等,有很多不同的選擇。”洛什卡里耶夫對記者表示,如果論價格和質量,中國汽車是他的第一選擇。相比于歐洲和美國,中國汽車沒有那么高的價格,但質量差不多,甚至更好。
“價格對我們而言非常重要,這也是我來中國參加廣交會的原因。”玻利維亞采購商羅哈斯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中國是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新能源汽車前景好,車型選擇也很豐富。他這次更關注純電和混動車型。
羅哈斯告訴記者,在玻利維亞,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事物,需要一定的時間讓大家知道新能源汽車究竟有多好。“我原來是做摩托車配件的,剛開始接觸新能源汽車。”
在金彭汽車展臺,大衛指著一輛微型純電乘用汽車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厄瓜多爾山路比較多,所以汽車的動力要足。這種鋰電池微型汽車,剛好能滿足當地人的使用需求。
“1萬美元左右的新能源汽車在我們國家最暢銷。”大衛對記者表示,此前,已經采購過中國的電動汽車,反饋很好。“我們這次計劃繼續采購40輛,包括貨運三輪車,期待今年下半年能夠交付。”
而來自阿塞拜疆的采購商阿馬多夫則更加關注新能源汽車在出租車領域的使用。他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盡管該國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但城市里的出租車已經使用了很多年,非常老舊。
“目前,新能源汽車在我們國家的普及率還不高,更多的是汽油和柴油車。”阿馬多夫表示,自己很關注新能源汽車在出租車領域中的應用,因為這個領域需要更加環保和現代化的汽車。
與歐美汽車PK:中國小微型電動車“卷”進歐洲市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調查走訪中發現,受歐美貿易限制性措施影響,多數新能源汽車和出口貿易企業出于穩妥,選擇將南亞、東亞、非洲、南美等作為出口投放的主要目的國,但有些企業仍然堅持做歐洲市場,甚至反饋“賣得很好”。
“目前,我們的主要市場還是在歐美國家,歐洲區域更多一些。”金彭集團海外品牌負責人侯大富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歐美國家對金彭的產品比較喜歡,從實用度、使用度和適用度來講,比較符合當地的需求。
談到如何能在歐洲市場保住訂單和份額,侯大富對記者表示,自主研發、自主生產、自有供應鏈體系是核心競爭力。“從電機、電控,到車廂生產、焊接、沖壓、涂裝、總裝都由我們自己來完成,在最大程度上保證成本和質量。”
“歐洲市場的利潤是比較高的,整個歐洲市場占我們出口銷量的70%左右。”侯大富對記者透露,歐洲的人工、土地成本很高,生產這類汽車并不劃算。“我們算是填補了這一細分賽道的空白,而且可以根據客戶需求進行高度定制化生產。”
除了價格優勢,拿到當地的認證同樣非常重要。
從事汽車出口業務的成都中鑫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銷售總監孫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幾年,國內做微型電車出口的廠商有所增加,這些廠商會先完成歐盟認證,這是汽車能在當地上牌的前提。
“單一的品牌,如果不是主機廠授權,做認證費用是非常高的,動輒上千萬元。”孫含向記者透露,國內一些中大型新能源汽車,因為認證等方面的原因,在歐洲市場反而賣不過小微型電動汽車。
新能源車企出海變局:從整車出口轉向海外建廠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采訪中發現,2020年以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出海步伐越走越快,出海“航路”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2020年左右,我們的業務主要在中東,之后就‘轉戰’到中亞,去年一整年都在布局中亞。”孫含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主要包括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
談到下一步的布局,孫含非??春脰|南亞。“上個星期我剛從東南亞回來。東南亞國家對燃油車的關稅比較高,電車關稅較低,就目前而言,我們覺得東南亞市場是非常好的。”
另一位做汽車出口業務的海外經理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幾年中亞地區汽車銷售確實很火爆,不少車商選擇在中亞做轉口貿易,通過中亞國家再出口到俄羅斯,這樣在流通上成本很低。“但隨著俄羅斯政策調整,今年可能會有較大變化。”
記者了解到,俄羅斯政府明確,從歐亞經濟聯盟國家進口汽車至俄羅斯未如實申報關稅的部分,將作為報廢稅的一部分進行計算,該新規對自然人和法人將強制適用。根據俄羅斯聯邦政府2024年2月13日第152號決議,俄羅斯政府調整了輪式車輛報廢稅繳納規則,該規定于2024年4月1日生效。
有貿易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如果把報廢稅計算進去,最終的稅費可能會占汽車出口價格的40%以上,在中亞做轉口貿易,利潤會受到一定擠壓。
作為汽車出口業務的“先頭部隊”,貿易商往往是最敏感的一類群體。而頭部車企出海方向的調整,則更能反映行業的動向和思考。
衛海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汽選擇了整車出口與現地化運營并行的深度出海之路,要求海外市場在研發、銷售等層面做到足夠的本地化。目前在非洲和東南亞已布局多家組裝廠,其中尼日利亞、突尼斯已實現首批車輛下線交付;廣汽埃安泰國工廠已動工,第一期工程計劃今年7月建成。
談及下一步規劃,衛海崗對記者透露,廣汽將在海外站穩歐洲、亞太、獨聯體、中東非洲、中南美洲5大市場版圖,深耕至少12個萬輛級戰略市場,到2030年挑戰50萬輛海外銷量目標。
新能源車配件海外市場火爆:燃油車配件企業拓展充電樁業務
“到這里,我就像到了一家一站式商店,總能找到我想要的產品和配件。”在信義玻璃展臺,來自北非的采購商托特(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托特指著墻上懸掛的一片汽車擋風玻璃對記者表示:“我們國家對這種產品有需求,我試著向一家公司提供樣本,以幫助客戶獲得訂單。”
隨著中國汽車出口步伐不斷加快,海外市場對汽車售后服務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尤其在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地區,除了整車出口,產業鏈出海也成為一個新趨勢。
“我們的玻璃有幾萬種型號,能夠覆蓋全球主流汽車品牌。”信義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區域銷售經理黃文嘉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近年來,公司聚焦海外汽車售后市場,中東、非洲、歐洲市場對公司產品的需求都很大,去年銷售量增長了約10%。
“海外的經銷商、修理廠是我們主要的客戶群體。”黃文嘉進一步對記者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到海外,玻璃的破損率也在提高。尤其是隔熱、鍍膜、抬頭顯示等高附加值玻璃,海外售后市場的需求量很大,幾乎是供不應求。
“我們公司做燃油車配件已經有20多年的歷史了,但2020年以來,海外對充電樁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上海廣為電器集團負責海外業務的王經理(化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根據他們的調研,歐洲新能源汽車和充電樁的比例只有7.6: 1,也就是7.6輛車才對應1個充電樁。
“同一個充電樁,在中國做跟在歐洲做成本相差3倍左右。”王經理進一步表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充電樁確實在“關稅清單”里,但公司仍不愿放棄歐美市場。因為這些市場對家用充電樁的需求量很大,歐洲市場占其出口份額的80%左右。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汽車分會秘書長孫曉紅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廣交會所展示的不僅僅是一輛車,而是整個汽車的產業鏈。中國汽車出口經歷3年的高速發展,基數已經比較高了,去年是500萬輛規模,今年有望達到600萬輛。
“參考國際經驗和趨勢,汽車單純以貿易方式出口是存在‘天花板’的,所以投資要跟上。”孫曉紅進一步對記者表示,未來,汽車“出海”應當是貿易和投資并存的方式,也就是說,我們不僅要出口整車,還要打包產業鏈,甚至實現本土化生產、銷售,在投資目的國設廠。
孫曉紅預測,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增速大約在15%—20%。“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頒布‘禁燃令’,疊加國內車市競爭加劇,車企尋求海外增量市場的意愿加強,新能源汽車出口的表現依然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