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一些聲稱中國新興領域“產能過剩沖擊世界市場”的論調,被美西方一些國家一再渲染,試圖影響全球對中國經濟的看法。這樣的質疑背后到底有什么樣的真實意圖?就此話題,我們的記者也采訪了多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我們從最受關注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說起。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僅為不到7萬輛,到2023年,這個數字達到120.3萬輛,創下歷史新高。專家表示,我國出口的新能源汽車是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顯示了中國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活力。這些適應和滿足全球市場需求的高質量、高性價比產品,為各國實現綠色低碳轉型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絕不是過剩產能。
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金瑞庭表示,假如產品出口等于產能過剩,按照這個邏輯,美國的波音飛機也是產能過剩,美國的大豆也是產能過剩,全球所有出口經濟體都存在產能過剩,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了958.7萬輛,出口120.3萬輛,出口比重僅八分之一,這清楚地說明我國生產新能源汽車主要是供給國內市場的需求。而世界上的主要汽車生產國,如德國,在2023年生產的410萬輛汽車中,有310萬輛出口海外,出口比重近八成。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比重也遠小于日本、韓國。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崔凡稱:“我們的產能主要是服務國內市場,但是與此同時,這種龐大的國內市場支撐我們的企業形成了強勁的國際競爭力,所以我們能夠有比較大規模的出口。”
專家指出,把產品出口跟“產能過剩”畫等號,不符合經濟常識,也違背了全球化發展趨勢。在全球高度分工的經濟體系里,產出和需求不能限定在某個國家或地區。從各國實踐來看,某個行業的產能大于國內需求是普遍現象。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產業經濟研究室主任魏琪嘉分析,美西方就產能議題對中國進行指責,本質上是他們在新賽道領域中競爭優勢衰落,這可能是他們指責的出發點。
畫中畫
中國品牌電動汽車獲墨西哥消費者青睞
近年來,中國車企在墨西哥市場快速發展,多個中國品牌在墨西哥銷售汽車,大多都有電動車型在售,其中一些品牌還在當地建設有自己的工廠。而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也憑借質量好、性價比高,收獲了墨西哥車主的普遍好評。
戴聶拉和法比奧這對年輕情侶生活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大概一年前,兩人準備購置一輛汽車。經過仔細研究和多方對比,最終選擇了一家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
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墨西哥車主法比奧評價稱:“汽車續航狀況很好,給我省下了很多加油的錢。還有就是這臺車的配置科技感十足,我也很喜歡。充電的話,我自己家里已經安裝了充電樁,是品牌方給我們免費安裝的。周末出去玩的話,如果需要充電,大型商場或者其他公共場所都能找到充電樁。”
中國品牌電動汽車墨西哥車主戴聶拉則稱:“倒車的時候我總是有點擔心,不過這臺車有360度全景倒車影像,對我來說非常實用。我的很多朋友都坐過我這臺車,她們覺得這輛車隔音效果很好,外觀設計也很漂亮,車身顏色也很特別。”
除了普通家庭用戶,中國品牌的電動汽車還受到大批網約車司機的青睞,質量好、性價比高是司機們對于中國品牌汽車的普遍印象。
日前,包括比亞迪、江淮汽車和特斯拉在內的一批車企,聯合發起成立了墨西哥電動汽車協會,旨在推動電動汽車在墨西哥的普及,目標是到2030年將電動汽車的銷量占比提高到50%。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協會7家成員企業共有超4萬輛電動汽車在墨西哥運行,充電設施數量超過3.2萬臺。
科爾尼公司:中資企業“新三樣”出海 推廣先進商業模式 助力全球綠色轉型
世界知名管理咨詢公司科爾尼的董事桂靈峰表示,中資企業在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和太陽能電池等領域,不光有技術上的優勢,更有商業模式和產業鏈的優勢,“新三樣”出海向全球推廣了先進的商業模式,助力全球綠色轉型。
科爾尼公司董事桂靈峰表示,中資企業在技術路線、動力電池、綠色生產等方面積累了先進經驗,中資企業“新三樣”出海,不但給國外的消費者帶去了優質的產品,更是推廣了已經得到驗證的商業模式。換句話說,中資企業是把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得來的寶貴經驗推廣到了海外市場,促進了目標市場產業升級和就業提升。
桂靈峰還指出,當前全球各國都面臨著碳減排的壓力,在此背景下,中國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不但服務了本國的碳減排進程,也幫助了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實現碳減排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