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來牽手長安、吉利組建換電聯盟后,近日舉行的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針對新能源汽車領域,會議強調,2024年要支持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發展。
與此同時,進入補能新時代,超充也變得炙手可熱。前不久,奔馳與寶馬破天荒攜手合作,在中國聯手布局超充市場;華為近日也宣布,計劃于2024年率先在全國340多個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過10萬個華為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實現“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此外,廣州、深圳等城市提出要建設“超充之都”、“超充之城”……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動力電池技術加速突破,人們對于電動汽車續駛的焦慮正在減弱,對于補能的焦慮愈發明顯。進入更加注重效率的補能新時代,關于換電和超充這兩種補能方式的爭論一直未曾平息。
換電亟待解決標準化問題
“換電速度快、時間短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北京出租車司機王陽告訴記者,“像出租車這樣的營運車輛,時間就是金錢,比拼的就是時間效益。充電再快也需要數十分鐘,而換電只需要幾分鐘,跟加油的時間差不多。”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主要城市換電站數量已經超過3600座。入局換電模式的車企中,不僅有北汽新能源、上汽飛凡、蔚來、吉利楓葉、睿藍等新能源汽車品牌,而且還有國家電網等充換電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換電時間也成為換電企業“卷”的核心要素之一,從前幾年的數分鐘到近期有企業宣稱可以做到“最快不到1分鐘”,換電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談到,電動汽車進入補能新時代的標志之一,就是更加注重補能的效率。目前,換電模式對于B端用戶來說更具優勢,因為可以實現快速補能。從成本來看,車電分離模式可以降低購車成本,電池租賃服務也可以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此外,換電模式可以對電池狀態進行有效檢查與監測,提前發現電池問題。而且,通過光儲充放實現虛擬電廠和電網“削峰填谷”,這也是未來換電模式發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換電模式仍面臨標準化的問題,現有換電站服務模式只能“一對一”服務于單一品牌,而不能共享。“換電模式解決共享、服務更多用戶的問題,成為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未來幾年要解決好換電模式的標準化問題,這樣不僅能使換電站成為服務多元的開放性補能網絡,也能將換電模式的成本降下來,從而推動換電模式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而蔚來先后與吉利和長安達成了換電戰略合作協議,有利于推動換電標準的統一和規范,擴大換電網絡的規模和覆蓋,從而提升換電模式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李明指出,此前由于面臨換電站建設成本高、換電車型選擇少等挑戰,換電在補能體系中一直飽受爭議。但今時不同往日,相信在工信部等主管部門及行業的重視下,更多企業布局換電賽道,換電模式將在新能源汽車補能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800V標配 推動超充發展提速
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車企推出基于800V高壓平臺打造的電動車型,800V似乎已經成為電動新車的標配,這也意味著超充將成為新能源汽車主流的補能方式之一。
“5分鐘就能充電60%,對于電動私家車來說,還是超充最有效率。”在北京北四環附近的一家國家電網超充站,電動汽車車主羅赟向記者表示,北京的很多商業中心、住宅小區都有了800V超充樁,特別是一些加油站也開始配超充樁,成為真正的綜合補能站。如果未來各地都能布局更多超充樁,電動汽車就沒有必要為提升續駛里程增加厚重的動力電池。總而言之,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以及800V新車的“井噴”,大家對于超充的需求也會不斷增長。
當前,很多新能源車企、電池企業、充電服務企業、科技企業等都在布局超充,而且在技術上各有特色。其中,廣汽埃安的超充樁,35分鐘就能使一輛電動汽車的電量從12%充到96%。據悉,廣汽埃安自建的超充站匹配的是1000V超充系統,其A480超充樁不僅能夠使其充電功率達到480kW。同時,其首創了“輪充輪放”技術和“120~480kW自適應大功率充電樁”,能夠實現充電功率的智能動態分配。而華為的全液冷超充樁可以實現設備的高效散熱和溫度控制,最大輸出功率600kW,最大電流600A,是目前投入應用功率最高的充電樁,可實現“充1秒跑1公里”,1輛普通的電動汽車不到10分鐘就可以充滿電。此外,還有多家企業已經宣布或計劃在2024年加快布局超充。
范永軍認為,如今越來越多的私家車車主都更加青睞超充模式,甚至希望“超充到家”,這是因為超充既體現了補能的效率,也具有性價比等優勢。在充電時間上,超充的充電時間在逐年縮短,基本上可以做到“一杯咖啡的時間,滿電出發”;在費用方面,超充比換電更實惠。如果避開用電高峰時間充電,價格更便宜。
目前,特斯拉、比亞迪、保時捷、小鵬、理想、極氪等車企都已投入運營或者發布了自己的超充解決方案。寶馬與奔馳也計劃,到2026年在中國建立至少1000個充電站和7000根超充樁。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大力布局超充。其中,廣州計劃2024年基本建成“超充之都”,深圳提出2025年建成“超充之城”,海南劍指2025年建成“超充之島”……多個省市都已經提出了發展超充的規劃和目標。
“2024年,超充網絡建設會進入一個井噴階段。”張永偉認為,隨著電動汽車用戶的不斷增長,超充成為化解其補能焦慮的主要路徑。
換電與超充相輔相成
2024年,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速的理由,既有強勁的市場需求,也有國內強大的基建能力,以及電網、技術等各方面的驅動因素。
“應該說,換電與超充兩者只是適用的用戶群體不同,沒有根本性的矛盾和沖突,從國家到地方已經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很多企業都在加快布局。因此,有地方提出‘充電為主,換電為輔’的思路是可行的。”范永軍表示,202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最近工信部提出支持換電,這預示著2024年可能會出臺新的政策,換電也將迎來快速發展。
新的一年,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除了要解決相關的標準化問題,還會呈現出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較快的城市密集部署,以及向縣城和鄉村下沉等特點。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下鄉已經取得成效,加速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是應有之義。因此,2024年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一個全面提速的新階段。
近年來,在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賽道上,除了新能源車企、電池企業、充電企業紛紛入局之外,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巨頭也在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特別是電力、石化等能源巨頭的加入,無疑為行業增添了新的動力。”李明表示,這些能源巨頭有遍布全國的補能網絡。其中,中石化計劃到2025年建設5000座充電站,中石油計劃到2024年底要建成1500座站外充電站。如果能達成這些目標并形成覆蓋面廣、能力更強的綜合補能站網絡,無論是對用戶還是相關企業都是利好。
如今,在解決快充樁影響電網的問題上也出現了一些新思路。“一種設想是,直接利用換電站作為儲能站,探索降本增效的補能方式。”于冬生表示,換電站的電池通常是在后半夜用電低谷、電價低廉的時間段以慢充方式充電,如果能在保證日常換電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利用部分冗余換電電池作為儲能,為超充提供電能,是既經濟又高效的一種方式。
破解難題,加快發展無疑是充換電基礎設施未來的重點工作。不過,充換電基礎設施回報周期長、基本上尚未盈利仍是行業普遍現象。“只有解決了瓶頸和短板問題,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才能實現為用戶提高補能效率的目標,進入盈利的新階段,這也是行業新一年努力的目標。”范永軍強調。本報記者 趙建國《 中國汽車報 》(2024-01-08 009 版)
與此同時,進入補能新時代,超充也變得炙手可熱。前不久,奔馳與寶馬破天荒攜手合作,在中國聯手布局超充市場;華為近日也宣布,計劃于2024年率先在全國340多個城市和主要公路部署超過10萬個華為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實現“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此外,廣州、深圳等城市提出要建設“超充之都”、“超充之城”……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不斷提升,動力電池技術加速突破,人們對于電動汽車續駛的焦慮正在減弱,對于補能的焦慮愈發明顯。進入更加注重效率的補能新時代,關于換電和超充這兩種補能方式的爭論一直未曾平息。
換電亟待解決標準化問題
“換電速度快、時間短正是我們所需要的。”北京出租車司機王陽告訴記者,“像出租車這樣的營運車輛,時間就是金錢,比拼的就是時間效益。充電再快也需要數十分鐘,而換電只需要幾分鐘,跟加油的時間差不多。”
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國主要城市換電站數量已經超過3600座。入局換電模式的車企中,不僅有北汽新能源、上汽飛凡、蔚來、吉利楓葉、睿藍等新能源汽車品牌,而且還有國家電網等充換電企業。值得一提的是,換電時間也成為換電企業“卷”的核心要素之一,從前幾年的數分鐘到近期有企業宣稱可以做到“最快不到1分鐘”,換電的速度也是越來越快。
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廣應用促進會秘書長范永軍在接受《中國汽車報》記者采訪時談到,電動汽車進入補能新時代的標志之一,就是更加注重補能的效率。目前,換電模式對于B端用戶來說更具優勢,因為可以實現快速補能。從成本來看,車電分離模式可以降低購車成本,電池租賃服務也可以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此外,換電模式可以對電池狀態進行有效檢查與監測,提前發現電池問題。而且,通過光儲充放實現虛擬電廠和電網“削峰填谷”,這也是未來換電模式發展的方向之一。
目前,換電模式仍面臨標準化的問題,現有換電站服務模式只能“一對一”服務于單一品牌,而不能共享。“換電模式解決共享、服務更多用戶的問題,成為發展的關鍵所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向《中國汽車報》記者表示,未來幾年要解決好換電模式的標準化問題,這樣不僅能使換電站成為服務多元的開放性補能網絡,也能將換電模式的成本降下來,從而推動換電模式進一步推廣和普及。
而蔚來先后與吉利和長安達成了換電戰略合作協議,有利于推動換電標準的統一和規范,擴大換電網絡的規模和覆蓋,從而提升換電模式的競爭力和吸引力。吉林大學汽車工程學院教授李明指出,此前由于面臨換電站建設成本高、換電車型選擇少等挑戰,換電在補能體系中一直飽受爭議。但今時不同往日,相信在工信部等主管部門及行業的重視下,更多企業布局換電賽道,換電模式將在新能源汽車補能體系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800V標配 推動超充發展提速
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車企推出基于800V高壓平臺打造的電動車型,800V似乎已經成為電動新車的標配,這也意味著超充將成為新能源汽車主流的補能方式之一。
“5分鐘就能充電60%,對于電動私家車來說,還是超充最有效率。”在北京北四環附近的一家國家電網超充站,電動汽車車主羅赟向記者表示,北京的很多商業中心、住宅小區都有了800V超充樁,特別是一些加油站也開始配超充樁,成為真正的綜合補能站。如果未來各地都能布局更多超充樁,電動汽車就沒有必要為提升續駛里程增加厚重的動力電池。總而言之,隨著電動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以及800V新車的“井噴”,大家對于超充的需求也會不斷增長。
當前,很多新能源車企、電池企業、充電服務企業、科技企業等都在布局超充,而且在技術上各有特色。其中,廣汽埃安的超充樁,35分鐘就能使一輛電動汽車的電量從12%充到96%。據悉,廣汽埃安自建的超充站匹配的是1000V超充系統,其A480超充樁不僅能夠使其充電功率達到480kW。同時,其首創了“輪充輪放”技術和“120~480kW自適應大功率充電樁”,能夠實現充電功率的智能動態分配。而華為的全液冷超充樁可以實現設備的高效散熱和溫度控制,最大輸出功率600kW,最大電流600A,是目前投入應用功率最高的充電樁,可實現“充1秒跑1公里”,1輛普通的電動汽車不到10分鐘就可以充滿電。此外,還有多家企業已經宣布或計劃在2024年加快布局超充。
范永軍認為,如今越來越多的私家車車主都更加青睞超充模式,甚至希望“超充到家”,這是因為超充既體現了補能的效率,也具有性價比等優勢。在充電時間上,超充的充電時間在逐年縮短,基本上可以做到“一杯咖啡的時間,滿電出發”;在費用方面,超充比換電更實惠。如果避開用電高峰時間充電,價格更便宜。
目前,特斯拉、比亞迪、保時捷、小鵬、理想、極氪等車企都已投入運營或者發布了自己的超充解決方案。寶馬與奔馳也計劃,到2026年在中國建立至少1000個充電站和7000根超充樁。與此同時,一些地方政府也在大力布局超充。其中,廣州計劃2024年基本建成“超充之都”,深圳提出2025年建成“超充之城”,海南劍指2025年建成“超充之島”……多個省市都已經提出了發展超充的規劃和目標。
“2024年,超充網絡建設會進入一個井噴階段。”張永偉認為,隨著電動汽車用戶的不斷增長,超充成為化解其補能焦慮的主要路徑。
換電與超充相輔相成
2024年,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提速的理由,既有強勁的市場需求,也有國內強大的基建能力,以及電網、技術等各方面的驅動因素。
“應該說,換電與超充兩者只是適用的用戶群體不同,沒有根本性的矛盾和沖突,從國家到地方已經有一定的政策支持,很多企業都在加快布局。因此,有地方提出‘充電為主,換電為輔’的思路是可行的。”范永軍表示,2023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構建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出,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蓋廣泛、規模適度、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體系。最近工信部提出支持換電,這預示著2024年可能會出臺新的政策,換電也將迎來快速發展。
新的一年,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除了要解決相關的標準化問題,還會呈現出在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較快的城市密集部署,以及向縣城和鄉村下沉等特點。這主要是因為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下鄉已經取得成效,加速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是應有之義。因此,2024年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將迎來一個全面提速的新階段。
近年來,在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賽道上,除了新能源車企、電池企業、充電企業紛紛入局之外,國家電網、中石化、中石油等能源巨頭也在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特別是電力、石化等能源巨頭的加入,無疑為行業增添了新的動力。”李明表示,這些能源巨頭有遍布全國的補能網絡。其中,中石化計劃到2025年建設5000座充電站,中石油計劃到2024年底要建成1500座站外充電站。如果能達成這些目標并形成覆蓋面廣、能力更強的綜合補能站網絡,無論是對用戶還是相關企業都是利好。
如今,在解決快充樁影響電網的問題上也出現了一些新思路。“一種設想是,直接利用換電站作為儲能站,探索降本增效的補能方式。”于冬生表示,換電站的電池通常是在后半夜用電低谷、電價低廉的時間段以慢充方式充電,如果能在保證日常換電不受影響的情況下,利用部分冗余換電電池作為儲能,為超充提供電能,是既經濟又高效的一種方式。
破解難題,加快發展無疑是充換電基礎設施未來的重點工作。不過,充換電基礎設施回報周期長、基本上尚未盈利仍是行業普遍現象。“只有解決了瓶頸和短板問題,提升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利用效率,才能實現為用戶提高補能效率的目標,進入盈利的新階段,這也是行業新一年努力的目標。”范永軍強調。本報記者 趙建國《 中國汽車報 》(2024-01-08 0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