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電樁行業已步入中場,產業鏈互通加快,服務生態雛形顯現,充電樁運營商的戰略焦點從單一的硬件鋪設逐漸轉移到軟硬件兼備、一站式增值服務。立足中場格局,充電樁行業必然會經歷一場生態躍遷。
電動汽車擴容提速,充電樁市場潛力繼續釋放,作為新能源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充電網絡生態正在產業爆發中進化迭代。與早期的粗放擴張階段不同,用戶需求多元、新能源汽車技術升級、能源服務體系變革,均需要更高階的充電生態支撐,這種新生態的“里子”是由精細化運營能力構成,由內而外深度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
轉型趨勢已定,服務決勝未來。利用智能產品和多維服務提升電動汽車用戶的充電體驗,成為運營商筑建生態護城河的關鍵。當前,以快電為代表的頭部充換電服務商正在與產業各方合作,著眼充電網絡現狀,不斷改進技術和服務,以適應、引領充電樁市場新趨勢。
12月1日,由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與快電聯合編撰的《2021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系統性地解析了目前電動汽車公用充電樁用戶充電行為特征,調研用戶充電滿意度情況,對充電基礎設施行業健康發展提出建議。
圖片1.jpg
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而言,充電樁發揮著基礎性、全局性的作用,它連接造車企業和車主,并參與構建新能源服務體系,推動能源行業轉型升級,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充電樁運營服務創新,不僅打開充電市場空間,而且會促成新能源產業有機循環。
需求多元,配套不足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驅動充電樁市場向上突破。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18.8%。充電基礎設施方面,截至10月,全國累計建成各類充電基礎設施225.3萬臺,同比增長50.4%;其中公共充電樁保有量106.2萬臺,同比增長59.4%。
伴隨充電樁數量增加和充電技術改進,用戶的充電服務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充電問題一直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問題,尤其是用戶對充電時長、跨運營商充電、跨場站充電以及跨城市充電需求增加,促使充電樁運營商提升場景覆蓋率和服務觸達能力。
99.3%
《白皮書》顯示,,尤其是對充電時間高度敏感的營運車輛用戶,對快充的需求更高。同時,用戶跨運營商、跨場站、跨城市充電比例均有所增多。接近87%的用戶具有跨運營商充電行為,平均跨6家運營商;超95%用戶具有跨站充電行為,平均跨站14座;19.9%用戶有跨城充電行為,平均跨城3個。
雖然借助快電等第三方充電網絡連接,不同運營商和場站之間實現互聯互通,用戶的跨空間充電需求得到滿足,但分散的充電樁網絡布局和快充樁數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充電效率,影響用戶充電體驗。
根據《白皮書》調研數據,目前公用樁中快充占比僅為四成,與用戶實際需求不匹配。事實上,快慢充比例不均衡只是充電市場配套殘缺的一角,目前充電市場急需強化充電網絡建設及充電場站管理,貫通充電服務全流程。
《白皮書》針對用戶充電體驗開展了滿意度調研,結果顯示,用戶對充電App信息展示清晰準確性滿意度最高,達到71.8%;充電使用體驗、充電功能完善性、充電安全與穩定性緊隨其后,充電網絡建設完善性、充電場站管理滿意度相對較低。
在充電網絡建設完善性方面,用戶不滿意主要體現在快、慢充建設比例與需求不匹配,充電場站周邊環境不佳,場站內及周邊缺乏配套設施等。在充電場站管理方面,用戶主要不滿意燃油車占位、充電設備缺乏維護、場站環境臟亂等問題。
充電服務生態與新能源汽車增長不適配有多重原因。快電在《白皮書》中也提到,多業態融合共建,創新商業模式,打造充電服務生態。新能源浪潮前涌,充電樁的生態缺口也終將會被填補。創新、場景、開放或成為充電樁中場最顯著的關鍵詞。
技術迭代,生態進階
技術是充電樁運營商連接場景、打通生態的前提,也是提升用戶充電體驗的直接工具。
新能源汽車本是技術演進的產物,充電技術更應該與主機廠的創新保持一致,加大智能技術研發力度,提升行業智能化水平。
當前充電樁運營商主要圍繞核心充電樁技術和配套產品開展技術研發,以適應不同用戶、不同車型的充電需求。另外,為了順應自動駕駛和碳減排趨勢,部分具備技術優勢的充電服務商開始探索AI充電服務、多元服務。
以快電為例,前不久快電在2021第五屆深圳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覽會上亮相,向外界展示了十余款智能充電產品,滿足日趨多元化的用戶需求。在充電服務數字化轉型上,快電可實現 “一鍵找好樁”、“一鍵掃碼充電”等功能。
具體來看,快電展出了歐標出口充電樁、240kW直流充電樁、160kW直流充電樁、480kW超級充電堆、立柱交流慢充、智能地鎖、移動充電機器人等各類型充電樁及配套產品。其中,快電移動充電機器人可以自動規劃充電機器臂運動軌跡,將充電槍插入充電口實現對接,帶來智能充電新體驗。
把光伏能源引入充電網絡,是快電探索碳中和路徑的重要成果。快電通過光伏發電棚,幫助充電樁運營商利用光伏電能為電動汽車充電。光伏發電與充電的結合,可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智能、高效、環保、便捷的充電服務。
技術為點,生態為面,點面結合構建充電網絡。精細化的服務生態,要求充電市場參與方必須開放場景,顛覆以往的流量和規模思維,疏通多業態融合的障礙,建立生態驅動的可持續商業模式。例如,建立充電行業信息互聯互通機制,形成能源補給“一張網”,提高用戶充電效率,節約成本。
從市場主體的業務現狀看,充電生態搭建主要從公共充電網絡布局和增值服務兩方面突破。對此,《白皮書》建議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網絡布局,優先提升公共停車場、大型建筑配建停車場、交通樞紐等核心使用場所充電設施配備率;通過新建、改建、擴容、遷移等方式,有效調整快、慢充比例。同時,加大高速公路服務區、城鄉等區域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力度。
增值服務層面,以充電服務為入口,整合相關服務商資源開展異業合作,提供包含購物、餐飲、維保、洗車、無人零售等一站式服務。充分發揮增值服務價值,探索并創新更多商業模式,打造多種服務業態共生的充電產業服務生態圈。
快電優選是快電推出的一項增值服務,不僅可幫助合作充電站實現形象包裝和品牌升級,而且有各種類型的充電樁產品供運營商挑選,此外還有快電超能小食堂、按摩椅、智能貨柜、水柜等增值服務,為充電用戶提供食物、飲品和休息服務。據了解,快電可以為運營商提供技術接入、運營扶持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充電網絡的終極方向已指向產業互聯,唯有形成一張融合場景、技術以及多服務觸點的生態網絡,才能有效改善用戶充電體驗,提升場站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
電動汽車擴容提速,充電樁市場潛力繼續釋放,作為新能源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充電網絡生態正在產業爆發中進化迭代。與早期的粗放擴張階段不同,用戶需求多元、新能源汽車技術升級、能源服務體系變革,均需要更高階的充電生態支撐,這種新生態的“里子”是由精細化運營能力構成,由內而外深度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
轉型趨勢已定,服務決勝未來。利用智能產品和多維服務提升電動汽車用戶的充電體驗,成為運營商筑建生態護城河的關鍵。當前,以快電為代表的頭部充換電服務商正在與產業各方合作,著眼充電網絡現狀,不斷改進技術和服務,以適應、引領充電樁市場新趨勢。
12月1日,由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與快電聯合編撰的《2021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發布,系統性地解析了目前電動汽車公用充電樁用戶充電行為特征,調研用戶充電滿意度情況,對充電基礎設施行業健康發展提出建議。
圖片1.jpg
就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而言,充電樁發揮著基礎性、全局性的作用,它連接造車企業和車主,并參與構建新能源服務體系,推動能源行業轉型升級,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充電樁運營服務創新,不僅打開充電市場空間,而且會促成新能源產業有機循環。
需求多元,配套不足
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提升,驅動充電樁市場向上突破。乘聯會的數據顯示,今年10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滲透率達到18.8%。充電基礎設施方面,截至10月,全國累計建成各類充電基礎設施225.3萬臺,同比增長50.4%;其中公共充電樁保有量106.2萬臺,同比增長59.4%。
伴隨充電樁數量增加和充電技術改進,用戶的充電服務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充電問題一直是制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關鍵問題,尤其是用戶對充電時長、跨運營商充電、跨場站充電以及跨城市充電需求增加,促使充電樁運營商提升場景覆蓋率和服務觸達能力。
99.3%
《白皮書》顯示,,尤其是對充電時間高度敏感的營運車輛用戶,對快充的需求更高。同時,用戶跨運營商、跨場站、跨城市充電比例均有所增多。接近87%的用戶具有跨運營商充電行為,平均跨6家運營商;超95%用戶具有跨站充電行為,平均跨站14座;19.9%用戶有跨城充電行為,平均跨城3個。
雖然借助快電等第三方充電網絡連接,不同運營商和場站之間實現互聯互通,用戶的跨空間充電需求得到滿足,但分散的充電樁網絡布局和快充樁數量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充電效率,影響用戶充電體驗。
根據《白皮書》調研數據,目前公用樁中快充占比僅為四成,與用戶實際需求不匹配。事實上,快慢充比例不均衡只是充電市場配套殘缺的一角,目前充電市場急需強化充電網絡建設及充電場站管理,貫通充電服務全流程。
《白皮書》針對用戶充電體驗開展了滿意度調研,結果顯示,用戶對充電App信息展示清晰準確性滿意度最高,達到71.8%;充電使用體驗、充電功能完善性、充電安全與穩定性緊隨其后,充電網絡建設完善性、充電場站管理滿意度相對較低。
在充電網絡建設完善性方面,用戶不滿意主要體現在快、慢充建設比例與需求不匹配,充電場站周邊環境不佳,場站內及周邊缺乏配套設施等。在充電場站管理方面,用戶主要不滿意燃油車占位、充電設備缺乏維護、場站環境臟亂等問題。
充電服務生態與新能源汽車增長不適配有多重原因。快電在《白皮書》中也提到,多業態融合共建,創新商業模式,打造充電服務生態。新能源浪潮前涌,充電樁的生態缺口也終將會被填補。創新、場景、開放或成為充電樁中場最顯著的關鍵詞。
技術迭代,生態進階
技術是充電樁運營商連接場景、打通生態的前提,也是提升用戶充電體驗的直接工具。
新能源汽車本是技術演進的產物,充電技術更應該與主機廠的創新保持一致,加大智能技術研發力度,提升行業智能化水平。
當前充電樁運營商主要圍繞核心充電樁技術和配套產品開展技術研發,以適應不同用戶、不同車型的充電需求。另外,為了順應自動駕駛和碳減排趨勢,部分具備技術優勢的充電服務商開始探索AI充電服務、多元服務。
以快電為例,前不久快電在2021第五屆深圳國際充電站(樁)技術設備展覽會上亮相,向外界展示了十余款智能充電產品,滿足日趨多元化的用戶需求。在充電服務數字化轉型上,快電可實現 “一鍵找好樁”、“一鍵掃碼充電”等功能。
具體來看,快電展出了歐標出口充電樁、240kW直流充電樁、160kW直流充電樁、480kW超級充電堆、立柱交流慢充、智能地鎖、移動充電機器人等各類型充電樁及配套產品。其中,快電移動充電機器人可以自動規劃充電機器臂運動軌跡,將充電槍插入充電口實現對接,帶來智能充電新體驗。
把光伏能源引入充電網絡,是快電探索碳中和路徑的重要成果。快電通過光伏發電棚,幫助充電樁運營商利用光伏電能為電動汽車充電。光伏發電與充電的結合,可為電動汽車用戶提供智能、高效、環保、便捷的充電服務。
技術為點,生態為面,點面結合構建充電網絡。精細化的服務生態,要求充電市場參與方必須開放場景,顛覆以往的流量和規模思維,疏通多業態融合的障礙,建立生態驅動的可持續商業模式。例如,建立充電行業信息互聯互通機制,形成能源補給“一張網”,提高用戶充電效率,節約成本。
從市場主體的業務現狀看,充電生態搭建主要從公共充電網絡布局和增值服務兩方面突破。對此,《白皮書》建議進一步優化中心城區公共充電網絡布局,優先提升公共停車場、大型建筑配建停車場、交通樞紐等核心使用場所充電設施配備率;通過新建、改建、擴容、遷移等方式,有效調整快、慢充比例。同時,加大高速公路服務區、城鄉等區域公共充電設施建設力度。
增值服務層面,以充電服務為入口,整合相關服務商資源開展異業合作,提供包含購物、餐飲、維保、洗車、無人零售等一站式服務。充分發揮增值服務價值,探索并創新更多商業模式,打造多種服務業態共生的充電產業服務生態圈。
快電優選是快電推出的一項增值服務,不僅可幫助合作充電站實現形象包裝和品牌升級,而且有各種類型的充電樁產品供運營商挑選,此外還有快電超能小食堂、按摩椅、智能貨柜、水柜等增值服務,為充電用戶提供食物、飲品和休息服務。據了解,快電可以為運營商提供技術接入、運營扶持等一體化解決方案。
充電網絡的終極方向已指向產業互聯,唯有形成一張融合場景、技術以及多服務觸點的生態網絡,才能有效改善用戶充電體驗,提升場站運營能力和盈利能力。